晨报讯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有一种温暖叫回家。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有一种罪恶叫拐卖。这是惨绝人寰、超越谋杀的罪恶。因为战友家丢失了孩子,军旅作家梅国云创作了长篇小说《拐卖》。《江淮晨报》曾连续关注的“太湖老兵30年后再寻亲”一事,引出了军旅作家梅国云的长篇小说《拐卖》。
《拐卖》出版发行之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拐卖》成了三月里上了热搜的话题与小说。
《拐卖》是作者梅国云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智障男孩“若水”被人贩子拐卖,母亲小草千里寻儿,又惨遭人贩子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作者心灵在痛苦的挣扎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主人公若水身上所承载的“至善”及永不停止追求善良、真诚的精神。
作者说,他写《拐卖》,就是把他个人的痛苦表达出来,以慰藉那些有共同遭遇的人。
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最终离开这个世界。对于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命运,作者实在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浸润滋养,赋予他以超能量。这样即使他的妈妈小草老了,永远地离开儿子了,若水也不会被欺凌,不仅如此,他还能用他强大的本领救赎无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拐卖》原名《若水》,2008年4月出版后,当年就进行了再版。大家之所以关注《若水》,主要是作品揭露了拐卖妇女儿童这一社会阴暗面的人间悲剧,还有对特殊孩子这一弱势群体的悲悯。
修订后的《拐卖》与原著《若水》相比,文字上做了一些调整。当年《若水》在网上连载时,每天都有三万多的阅读量。因为大家嫌前面的文字节奏太慢太压抑,最后的三分之一文字,基本上是在读者的推进下完成的,节奏甚至情节完全满足了读者的要求。
此次修订,后三分之一文字仍然保持了原貌。主要原因是为了保留当年网上连载时的互动和创作时的情绪的痕迹。虽然若水的大学生活有些失真,但大家当时在网上阅读却叫好声一片。他们跟随着苦命的若水成长,终于看到若水将拐卖他的坏人抓获,并且还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最终与母亲团圆。在现实中无奈的人,把良善的祝福寄托在了文学中。宾语
新闻推荐
触目惊心!福州沿海的密林深处和水库旁边 大量豪华活人墓在偷偷建造……
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福州市长乐区三溪水库一处小岛上拥挤着多座坟墓(3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福州市长乐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