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麻醉周——敬畏生命,关注麻醉
做手术,大家都很怕,一是怕风险,二就是怕疼痛,这就需要麻醉。3月27日上午10点,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的一楼大厅里,不少围着义诊台的群众,正拉着麻醉医师问长问短。
3月25日至29日是第三届中国麻醉周。关于麻醉,你知道多少?当天市中心医院一系列麻醉科普宣传活动启动,分别在临床麻醉、术后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疼痛诊疗、日间手术等方面给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宣教。
除了“打一针”每台手术需麻醉师全程在场
在不少人眼里,“麻醉”这个词除了意味着“打一针”外,还或多或少带着些“影响智力”的负面评价。可在麻醉周的宣传科普讲座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蓝志坚的一番话,很好地为大家解答了疑惑。
“麻醉医生所做的远非‘打一针’这么简单。术前,麻醉医生要为患者做评估,疾病越严重越需要麻醉医生评估,尤其是肺、肝等器官移植手术。每台手术中,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都由全程在场的麻醉医生来维系。术后,则要为患者做镇痛治疗,以防影响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出现并发症而影响恢复治疗。”蓝志坚表示,对于很多人关心的麻药打了会不会导致智力损伤,是另一个误区。
怕无痛分娩影响智力这是最常见的麻醉误区
家住金东区的赵阿姨,前几天从朋友那得知今天有关于麻醉周的义诊活动,一早就过来医院咨询,“儿媳妇怀孕9个月了,就想着过来咨询一下无痛分娩对大人和孩子有没有影响,如果可以,就少受一些罪。”
所谓的无痛分娩,和临床麻醉、术后镇痛、无痛胃肠镜一样,都属于麻醉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常因担心麻药会给胎儿留下后遗症而拒绝使用,在生活中,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在整个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较低,基本不会进入小孩体内,而且是短期的,基本不会影响胎儿,可控性强,安全性高,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麻醉医生缺口大麻醉学科急需更多医学人才
由于目前麻醉领域的科普相对较为欠缺,大家对麻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麻醉医生缺口在30万人左右。高学历麻醉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的一大难题。
“以市中心医院为例,麻醉医生目前共有58人,至少还缺50%。”蓝志坚列出了身边的一组数据,“通过开展活动,希望更多群众了解舒适化医疗及无痛诊疗知识,从而推动地区舒适化医疗进程,使无痛诊疗技术造福群众。”(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没有什么比身边人逝去更痛彻,也只有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及至清明,想起那一别的老友,没了期待重聚,惟留永远怀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