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遗体化妆前,孙军将油彩涂在手上查看颜色。
孙军和同事在给遗体化妆。
■ 本报记者 方盼亮 文/图
不说再见,不主动跟人握手,没有特别的邀请不去参加宴会……每天手拿画笔针线为人化妆整容,可面对的却都是一具具冰冷的遗体。有人说他们是“为死人化妆的”,也有人称他们为“生命最后的守护者”。长久以来,围绕着遗体整容师的议论和“忌讳”就没有真正离开过这个职业群体。只是,这对于从业十多年的孙军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要做的,只是怀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孙军从2001年到市殡仪馆上班,两年后便开始从事遗体化妆整容工作。16年来,他每天基本上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单位,将冷藏的遗体从保存室推至整容化妆室解冻、消毒、化妆,然后送到遗体告别室。
“保存室的温度一般在-10℃,防止遗体腐化。”4月2日8时许,当记者来到市殡仪馆时,孙军正从保存室将一位逝者运送到化妆室,此时,他已经忙碌了一个多小时,为两位逝者化好了妆容。
孙军将一位老人遗体推进化妆室后,并不急着给她上妆,而是先对面部仔细端详一番,再戴上塑料手套和塑胶手套后,才开始挑选合适的化妆用品。孙军说,什么年龄什么性格喜欢什么样的妆容,他都会事先和死者家属了解,让逝者回归生前的自然状态。
在孙军使用的化妆品柜台上,记者看到,除了粉底、面霜、口红等这些常规的化妆品外,还有剪刀、镊子、针线等器械。孙军告诉记者,给正常死亡的遗体化妆时,只要对面部进行清洁过后就可以正常上妆,而对于一些因事故等造成面部损伤严重的逝者,就要用到手术器械对面部进行修复后才能上妆。孙军说,对于那些面部无法辨认的遗体,则会让家属提供逝者生前的照片,他会对照着照片用硅胶、橡皮泥等制作出模具,还原逝者的面容后再进行化妆。
“眼角和脸颊这块要加一点红色,会显得红润一些,这边有一块斑点,要注意把它遮掩掉。”对着眼前的遗体,孙军一边对入职不久的同事说着要点,一边用棉花沾上酒精轻轻擦拭遗体面部,涂上粉底,然后细致地打粉,动作细腻温柔。
身处肃穆静寂的遗体保存室和化妆室,这对于其他人来说,多少都有些恐惧,对于孙军来说,他早已习惯,并没有丝毫的害怕,真正影响他的,是外人对他们的偏见。
“在过去,人们很少愿意和我们打交道,认为我们晦气,特别是一些新认识的人,只要知道我是遗体整容师,后面很少会和我有联系。”孙军说,之前,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但听说他是遗体整容师时,很多连面都不愿意跟他见。不主动和人握手,不说再见,自觉避讳各种喜宴已经成了他们不成文的内部规定,这也让他们的生活圈比常人要小很多。但这并没有丝毫影响孙军的工作态度,反而让他更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活。
“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很多人已经开始理解我们的工作,现在就有不少人知道我是做这行的,第一反应不是抵触,而是惊讶,甚至有人说,‘哇,你好伟大’,这就让我觉得挺值得的。”孙军说,“人都有生老病死,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让他们的亲人得到最后的慰藉,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新闻推荐
本报4月3日讯2日,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刘北村村民刘华国手持锦旗,来到交运西海岸校车公司,感谢救命恩人。今年1月18日下午,刘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