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去年,为了一个病,陪着老人跑了好几家大医院,感受很复杂。大夫主动留手机号、加微信,这很不容易。而且大夫讲解病情普遍非常细致,也对焦灼的病人和家属的十万个为什么显得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态度怎么样,是不是排了一天队、看了三分钟、听专家说了五句话,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病情本身的严重程度和如何进一步治疗,没有“标准答案”,这也可能是医患矛盾的一个更根本的症结所在。
大病、难病,为了保险起见,有病患家属跑好几家三甲医院,是正常的,但从病灶定性、是否有必要手术、保守治疗的可能性空间多大,医院不同、大夫不同,说法就差得很大。要是一般的头疼脑热也就罢了,可要是遇上肿瘤一类,到底怎么办,有的说必须尽快手术,开颅开胸,有的说可以用伽马刀,有的说这还没长大的,继续观察,没必要动手术。患者该咋办?没有任何医学常识、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患者,恐怕真就麻爪了。到最后,好多人选择的是最无为的那种,是不是选对了,所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话题太沉重,不宜做进一步的跟踪和统计。
面对医生,患者特别是低收入低学历的患者是抱着绝对信任态度,把自己或亲人交托给大夫的。特别是在熟人社会潜规则还没有消除的语境中,很多人看病求医都是靠“人介绍人”来维系的,面对大病重病难病,可能治疗方案选择的失之毫厘,就意味着生存质量的谬以千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患者及其家属“听谁的”。近年来,建立医联体、跨院会诊等创新举措在不断尝试,区域内患者的“一卡通”似乎也在不断推进,在同一省市,能够加快建立更好的在线会诊平台,能否让专家们先统一方案,给患者一个相对确定且更具保险度的诊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以医学共同体的权威优势,来做好医学健康常识的普及和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工作,这是关乎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和医患关系根本性好转的大问题、紧要问题。(G)(2)
新闻推荐
当前医疗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6部门联合发文监管近视矫正领域乱象
据新华社电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部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