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珉
杨柳吐绿,迎春绽金。龙口民间视农历三月初三为“新媳妇节”。民谣说:“三月三,小燕送一千”。节日之前,过门头一年的新媳妇的娘家要往婆家送一组面塑春燕,作为节日礼品,习称“送三月三”、“送三”。
三月三送春之习,可能源于旧时的“上巳节”。古代以干支纪时,将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每逢这天,先人们便以各种方法吸收春气,藉以除邪弃晦,乞孕求子。龙口民间新媳妇送三月三的习俗,经朝历代,久盛不衰,许多人家就连兵火政乱的年代也不例外。每当节日到来之前,新媳妇的娘家便聘请巧妇高手,精塑细描,日夜赶制。
这组以春燕为主的面塑工艺品,集吉祥物之大成,称得上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泥里长的”,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小巧玲珑,精美可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天上飞的小燕俊秀俏丽,尾剪春风,是人们心目当中象征春光、比拟情侣的吉祥鸟。燕筑巢于檐间,被认为是人家友善,家道兴旺的征兆。面塑艺人手中的小燕黄嘴红冠黑眼,羽毛有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红绿相间的,有些则是从颈部往后红绿黄逐次渲染,看起来比大自然中黑白相间的燕子又多了几分春色。有趣的是在这个象征美满幸福的燕子家族中,最起码也是三世同堂,体态臃肿的燕奶奶、燕妈妈背上画着花,花朵越多,辈分越长。燕孩子们有的欲展翅学飞,有的则嗷嗷待哺。按照逻辑推理,那些背上驮着铜钱的自然应该是挣钱养家糊口的燕爷爷和燕爸爸了。
有种枝头燕,在刚从野外采来的实生枝上,桃花绽开,一对燕侣正在呢喃细语,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燕子有两种窝,筑在梁头上的叫朝天窝,筑在屋檐下的俗称扁扁窝,巧妇们根据燕子这一习性,创作出形态各异的窝中燕。在燕窝中,燕妈妈精心守护着一群羽毛未干的乳燕,窝里还有颗没孵化的燕蛋。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个幸福的小家庭里,艺人匠心独具,偏偏缺少了那位外出觅食的燕爸爸。
许是小燕还不能完整地表达人们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于是这组面塑吉祥物中又增添了“地上跑的”狮、虎、兔、蟾。狮象征着权势和富贵,古人多以一对石雕蹲狮看门护院,据说具有镇宅驱邪的作用。三月三送的这对狮子是卧狮,肢体由两根马蹄形面柱交结塑成,显得四肢强壮有力。卧狮的精华全在头部,红眼黑珠,颈部的长鬣短且粗,是剪刀剪出来的。虎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古人常用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面塑老虎和常见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具有同等作用,希冀未来的宝宝虎头虎脑,体格健壮。兴许是与红色避邪的古老习俗相关,这对面虎一红一黄,竟然红鼻红嘴红耳朵。巧妇们塑的兔和蟾是传说中月宫里的玉兔和金蟾。玉兔会捣药,被视为瑞兽。金蟾属两栖动物,前后三足,是难得的宝物。送三月三的这对金蟾,粉头红爪绿身子,突出的黑眼珠又大又圆,血红的嘴里衔着一枚方孔铜钱,民间相传,把金蟾的血涂在钱上,永远也花不完。
鱼、虾、蛸、蟹这些水中生物,除鱼之外,均为这组面塑作品中的点缀,制作精细,造形逼真。鱼有金鱼和鲤鱼之分,寓意夫妻恩爱,鱼水情深;生活富裕,连年有鱼(余)。
瓜果蔬菜这类土里生土里长的东西,亦是民间巧妇的得意之作,其样数古无定制,较为常见的有桃子、石榴、西瓜、水萝卜等,但忌梨,这跟梨与“离”谐音有关。桃子意为“延年益寿”,石榴旨在“榴开百子”,西瓜藤蔓绵长,籽粒繁多,那三、四个用黄绸带捆在一起的水萝卜,萝卜脆嫩鲜红,叶子翠绿如洗,象征着一对夫妻只生一到两个孩子。
这组以春燕为主,种类繁多的面塑礼品,重在以墨线勾画,红绿黄三色彩绘。作品虽五彩纷呈,超越自然,但仍源于生活,近于生活,决非信意涂来。那古朴的风格,原始的粗犷,是民间巧妇辈辈世世的经验传递,亦是胶东山海文化的丰厚沉淀。其以神秘,更以新奇,得以穿越千载,延续至今。
“三月三,小燕送一千”是数字上的夸张,过去富庶人家送几百,一般人家送数十。这些高贵的礼品到了婆家,往往被亲朋好友一抢而空,即使不抢,主人也只是留下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余者分赠邻舍本家,让人们共同分享春天的欢乐。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