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豫
4月8日的老运河水面早已恢复往日的平静,再次站在河岸边的王传文,回想几日前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对于自己见义勇为的行为,他没有觉得有何特别,在他内心深处,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和一个鲜活生命的重生才是最让人心有感触的。
下班途中遇人落水,潜水施救不遗余力
4月5日,清明节当天下午6点40分左右,下班后的王传文像往常一样骑电车回家,从鲁抗到来鹤小区,吕公堂街的草桥口桥是他常走的路线。在走到吕公堂街与太白路交叉口时,王传文就听到了持续的呼救声。
“还没有上桥,就听到喊有人落水。我骑着电车快速往前骑,到了桥南头把车子往边上一停,边走边脱衣服,向事发地跑。”王传文站在老运河南岸告诉记者,他到现场时,河两岸、草桥口桥上围了不少人,落水地点位于草桥口桥的东侧,距桥几十米的位置。站在河岸边,王传文看到的是已经平静的湖面,但两秒后女孩的头顶浮出了水面,位置距离河岸六七米远。锁定了落水人的位置,王传文迅速跳入了河中,由于河道是漏斗形状,越往中间越深,到了中心位置足有三米多深。王传文游到女孩浮现的地方,抱住她的腰开始向岸边游,有其他的好心人站在河边将他们拉上了岸。
此时,女孩是无意识状态,初春的河水很凉,游上岸的王传文想要缓一缓,却又听到周围人提供的新信息。“旁边有人说河里还有一个男孩,我赶紧又跳入水中,因为从一开始男孩就没露出水面,要想救人,只能潜入水下摸索着寻找。”王传文回忆,他游到发现女孩的位置,潜入水下开始找寻男孩的踪迹,憋气两分钟左右再浮上水面换口气,然后继续潜入水下。这样反复潜水三次,王传文开始体力不支,腿也出现了抽筋的情况,无奈之下,只能游回岸边。
再多给我一分钟,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在找寻男孩过程中,王传文听到周围有人担心他的安全,重新站到岸边时,想到自己的家庭,他也有些后怕。“我潜下水找人的时候河面上是平静的,每次在水下找都是坚持两分钟左右,岸上的人看我一直不上来,认为我也发生了意外,上岸的时候也有大妈说我太大胆。其实当时真来不急思考别的,就是想把人救上来。”上岸后的王传文浑身湿透,给家人打了电话让他们送来衣服。王传文向记者透露,站在岸边时,他想过第三次跳水去找男孩,他在心里默念,只要有一个泡冒出来,能看到位置他就再次跳下去,但平静的河面却没有给人新的希望。此时天已渐黑,距离王传文第一次跳水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分钟。
7点半左右,王传文的姐姐、外甥女、妻子和女儿陆续赶到了现场,女儿见到爸爸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真棒”,当时王传文还沉浸在没有将男孩救起的愧疚中,女儿的话让他宽慰不少。“我当时站在岸边就想,如果我早来一分钟,再多给我一分钟,可能情况就会不同,可能男孩就能得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眼前消失,这种感觉非常无力。”说起当时的情形,王传文依然难过,上岸后他曾偷偷流泪,自责的情绪持续了很久。在事发地,记者看到,老运河河水泛黄,并不清澈,王传文在潜水寻人的过程中需要一直睁着眼,肯定会有不适,但他从未提起。
传承军人家风 带伤救人默默离开
采访中记者得知,王传文今年50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父亲、爷爷都曾是军人,王传文也是受他们影响,1986年就入伍当了兵,还曾参加过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台风灾后救援。王传文和爱人郭萍有一个女儿,今年24岁,和落水女孩年纪相仿,这让夫妻俩更有感触。
“我5号晚上7点接到了他的电话,因为我们知道他水性好,所以对于他跳水救人一点也不意外。”郭萍告诉记者,她到现场看到丈夫时,王传文换上的干衣服穿反了,头发是湿的,站在岸边有些发抖,但还是盯着救援队在打捞没有救上来的男孩。直到男孩打捞上岸,女孩意识恢复后,一家人才默默离开。之后的两天,王传文下班回家都会避开这段路,怕自己触景生情。
4月8日下午,京杭社区针对王传文见义勇为事迹举行了表彰学习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王传文在走路时右腿有些别扭。在询问下才得知,今年3月份王传文上班时不慎碰伤了右小腿,至今膝盖下方还有一个突起的大包,腿上还有很多紫色淤痕。在跳水的过程中,伤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挥,年龄体力也是一大障碍。
“去年在和女儿聊天时她还曾问过我,如果遇到有人落水会不会救,我当时很肯定地回答她一定会,没想到一语成谶。希望以后大家在河边都注意安全,如果遇到他人落水,有能力的就伸把手。”王传文坚定地说,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依然会伸出援手,也希望这座城市能越来越有温度。
王传文向记者讲述事情经过
新闻推荐
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最高级的,是家庭和睦知乎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最高赞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