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孙博雅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加强监管,禁用“近视治愈”等宣传用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拥有一双不近视的眼睛却成为好多儿童青少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犹记得,在笔者小时候,一个班50人,戴眼镜的才不到10人,那时候大家还觉得戴眼镜稀奇,有些人甚至觉得戴眼镜与众不同,显示其具有文化气息。可到了现在,一个班级不戴眼镜的人才让人觉得稀奇。当“眼镜”成为必备品,当好视力成为奢望,如何帮助孩子“摘掉眼镜”成为许多家长的心头大事。于是,一些打着“可治愈近视”的幌子,无资质、无保障的医疗机构遍地开花,借机大发不义之财。
病急不能乱投医,等到孩子戴上了“小眼镜”才想到保护,未免太迟了点。守护“心灵的窗户”要有科学认识,提前预防、合理用眼才是降低近视率的关键。据了解,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为83.3%、大学生为86.4%,其中85%-90%为近视眼,全国近视眼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抛开家长近视的遗传因素来讲,造成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还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身处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等电子用品触手可及,家长把陪伴的时间“让位”给了电子用品,在仅有的休息时间也没得到合理放松,又怎么能保障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呢。
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瞭焉”。共同呵护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刻不容缓。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冯艳辉通讯员张跃峰翟瑜轩)昨天记者获悉,高青交警大队通过对辖区违法车辆的分析研判,科学设卡、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