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小学生作文《脏话风波》。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身心发育比较关键的时期。资料片 □记者郭春雨
最近,一篇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脏话风波》火了,作文讲述的是小作者班级里发生的一种不文明现象——讲脏话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人说话甚至句句“带把儿”。班主任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煞费苦心想了很多办法,跟学生斗智斗勇,而这名学生说自己明明知道说脏话不对,有时候也忍不住……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说脏话,一般都会在三年级冒出苗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学生讲脏话呢?如果发现孩子口中冒出了脏话,家长和老师又该如何科学引导呢?
说脏话会在班里“传染”
记者随机在群里调查了多位家长,其中五六年级的家长均表示听到孩子说过脏话或者一些不文明的网络用词;三四年级的家长则表示发现孩子有说脏话的苗头。
“有一次我听孩子跟同学聊天的时候说了句‘你大爷’,我马上问孩子从哪里学的,孩子说跟班里同学学的,他们之间都互相说,自己也不觉得是骂人。”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今年上4年级,在家里自己和孩子爸爸都很注意,从来不说脏话,给孩子强行纠正了很久才有改变。
同样是苦恼于孩子说脏话,家长孙先生告诉记者,孩子虽然没有特别的脏字,但是会在说话中带上“神经病”、“牛×”等词,还曾发现孩子用“神经病”来说同学。“就是从网络上学的,还有很多我们压根都听不懂的词,他们自己在群里互相说。”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说脏话具有“传染性”,有个孩子学会了脏话,班里很快就能传开,甚至可能作为一种“时尚”在班里传染。不少家长都反映孩子的脏话是班里的“流行语”,甚至还有孩子为了合群或者“随大流”说脏话。
网络是学脏话主要途径
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方静告诉记者,在学校里说脏话的情况虽然不多,但是仍有学生会在言语中带出脏话,其中三年级开始冒苗头。
“孩子的脏话和成人的不一样,大部分都算是一种口头流行语,比如说‘我靠’等词。有些时候孩子不知道这是脏话,只是一种常用的、帅气的表达语气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语言听多了,便习以为常,同学间相互说了也不会觉得这是在骂人。”方静分析,对于学生讲脏话的源头,最主要的还是网络。“比如一些社交平台,还有游戏,家长平时不经意间也会说一些,这些都是学生学会脏话的来源。”
此外,对于说脏话会传染的现象,方静也深有体会,“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时候他们之间会互相模仿,这算是小学生当中的一种社交文化。”
讲脏话属于“三年级现象”
三年级为什么会成为孩子脏话出苗头的阶段?
方静认为,这跟“三年级现象”密切相关。“三年级是道坎儿”,这句话在家长、老师中广为流传,有孩子到了三年级以后学习开始吃力,甚至坏习惯也有了苗头,“说脏话”也是其中的一项。所谓的“三年级现象”,是孩子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转变的过程,接触的信息量也增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全盘都接收,所以三年级会是孩子成长的一道分水岭。
“很多家长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管得很多,三四年级觉得孩子大了,会在管理上松懈,其实这是不对的。”方静说,一二年级的孩子胆子小,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到了三年级以后,孩子生理、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也熟悉了,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而且现在孩子接触到的信息也多,成熟得更早,学习习惯和心性养成都不确定,因此家长更应该给予关注。
方静说,“家长在三年级这个分水岭不要只盯着学习,要多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的时候,家长不能放任,要引导孩子学习正面、阳光的知识。”
记者手记给“熊孩子”念“紧箍咒”
记者曾经带过一个研学团,团里有个上初中的小姑娘,在他们学校全校成绩排名前十,但是出行的10多天里,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她,很多同学也不喜欢她:没礼貌、拖沓、说话带脏字,而且总觉得是全世界的中心,需要全团的人都迁就她……可以说这姑娘除了成绩好,浑身都是缺点,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在和这个小姑娘斗智斗勇了大概三四天后,我总结出了“对付”这个大“熊孩子”的方法:讲道理,画底线,“打一棒子”,给一甜枣。
她想要自由,想要玩手机,想要独立活动,我全部满足,但是前提是必须要听从统一的组织和安排。例如约定好了是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下午三点在指定地方集合,那如果她晚了一分钟,当天就不可以再用手机;如果能准时集合,那晚上可以得到一小时玩手机的奖励。
如果开口顶撞老师和其他的家长,我会让这“熊孩子”站起来,再重复一遍她刚才说的话,先问她这样说是否对,如果她梗着脖子说没错,我再问其他的孩子这样说对不对,最后总能让她道歉。此外,如果这个孩子遵守纪律和约定了,我也会不吝赞美的夸奖她,并且把她好的表现反馈给她的家长,让她感到肯定。
实际上,这个小姑娘不是“熊”,而是极力想要表现自己,想要通过和其他孩子不同的表现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也是这个年龄段所有孩子的通病。他们渴望长大,渴望表现自己成熟,因此“说怪话”、“不听话”等方式就是他们反抗老师、父母这种“权威”的表现。虽然这些“熊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最怕“没面子”,怕“不被认可”,也最想要认可,要夸奖,只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去给“熊孩子”制定规则,那不管多“熊”的孩子,总能找到治他们的“紧箍咒”。
新闻推荐
东环路小学四(2)班葛千瑜小白兔每天都沉浸在网络里,它在网上认识了许多朋友,慢慢地,她不爱学习了,只喜欢天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