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不法商家违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辣条”的画面,让大家看“辣”了眼睛:生产线上膨化面球散落一地,而地面是灰尘与各种油污交融在一起;搅拌桶满是油垢,在搅拌机旁边几米远则是污水池;水池边上到处有黑色污渍,水池里的水桶、水瓢上覆盖着厚厚的污层……一切令人恶心不已。
曝光后,各地纷纷迅速出手整治。相关部门及时发布了《关于校园及周边禁止销售“辣条”的公告》等规定,以规范和从严管理在校园周边经营此类商品的行为。
显然,严管问题“辣条”销售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要根治这种乱象,监管部门不能光靠一时“严打”,或仅仅在流通环节上围追堵截,而更应从源头及管理上下“狠”功夫。
第一,对这类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企业准入上要从严把关。审批部门要按规定实地认真查验,严格审核,只有完全具备相关规定条件的企业才可以获得生产许可和市场准入,对违反规定或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律排除在行业之外。
第二,管理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严格执法。相关企业必须按食品卫生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严控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及产品实行来源可溯登记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该下架的下架,该查封的查封,该取缔的取缔,提高生产企业的违法成本。
第三,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覆盖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等管理相对薄弱的地方,消除监管盲区。
第四,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分辨好坏食品,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对身体有害。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担起责任,一起维护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之,诸如“辣条”之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敏感神经,我们必须常抓不放,出手要狠,要让有毒有害食品远离我们的市场,远离广大群众的餐桌和日常生活。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4月10日电阳春三月,位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的闻家铺村,被成片的金色油菜花包围着。一幢幢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