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聊斋志异》中那些敢爱敢恨的鬼狐

来源:江淮晨报 2019-04-14 07:18   https://www.yybnet.net/

除了四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聊斋志异》就位列其中。《聊斋志异》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作品。它所记载的怪异事,是不同于正史的“异史”。因此,蒲松龄自称为“异史氏”,他在正文后面以“异史氏曰”做开头,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聊斋志异》记述的人物事件虽是道听途说,但读起来却极有趣味。本期,小编就来谈谈《聊斋志异》的“志怪”故事。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人鬼狐之恋……

婴宁:笑声朗朗一见忘忧

《聊斋志异》中婴宁算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了,她本狐狸所生,由鬼母养大,长承山村雨露,娇憨天真,一笑生神。其天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爱花、爱笑。花是自然界的代表,是大自然的浓缩,爱花表现的是她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爱笑是性格特征,是体现她不受束缚、开朗乐观、天真烂漫。

我可以确定,蒲松龄先生深爱着婴宁,书中那么多人物,他独以“我婴宁”来称呼她,可见爱之深。因此把她刻画得纯洁如露,美丽如花。无论走到哪里,笑声不止,憨态可掬,甚至把婴宁比做山中的一种叫做“笑矣乎”的小草。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婴宁十六岁时,因上元节外出踏青,引来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姨表兄王子服,带着她一块回王家并成婚。婚后二人倒也和睦,可惜婴宁到处痴痴地笑,西邻的儿子觊觎婴宁美色,意图不轨。最后婴宁设局恶作剧般害死了西邻之子,引起了官司而受到婆母训斥,婴宁发誓不再笑了。最后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你看婴宁从一开始的笑容可掬到最后的“虽故逗,亦终不笑”婴宁由一个混沌未开、率性自然的少女,一变成为心存至性、态度庄肃、无笑无戚、从容应世的少妇。这种性格的悲剧性结局虽未免使读者惋惜,却符合严酷的生活规律。

书中关于婴宁爱花的描写:“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时遇见,辄诃之。女卒不改。”

婴宁爱笑特性也有多处描写:与王生初见,婴宁“笑容可掬”,将花扔在地上离去,笑说一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与王生二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包括面对婆母的“浓笑不顾”,婚礼时的“笑极不能俯仰”,还有欲见人时的“极力忍笑”,见后“翻然遽入”的“放声大笑”等等。

爱笑尽显出婴宁的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甚至使人忘了其为异类,感到自然可亲;近乎痴憨的单纯与天真构成了婴宁形象的重要侧面;不懂人情世故,亦无礼教顾忌,这一切在妇女备受礼教纲常禁锢的封建社会则显得多么格格不入;婴宁的性格又是复合性的,生憨之中透着机智,不知“礼”中蕴含着勤劳与聪慧,“无心肝”中更浸透着真挚情感。

故事讲到这里,小编不必多言,读者各自品味。难怪连异史氏也评论: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梅女:高浓度的知己之遇

聊斋中不乏美艳的女鬼,狐仙,但是明摆着知道是女鬼还要上赶着去爱的,封云亭算一个。

《梅女》中,封云亭是住店的时候偶遇梅女,梅女颈缠绳索从墙上飘然而下,双方都明确知道并非同类,那么封云亭怎么说呢?

语曰:“娘子如有奇冤,小生可以极力。”影居然下,曰:“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槁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诺之,遂灭。

可以看出来,封云亭并不怕她,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你如果有奇冤,我可以帮你。”果不其然,梅女将自己的冤屈据实相告,封云亭帮她“救骨”之后,想要与之结合。但是梅女怕人鬼结合不妥,果断地拒绝了。然而漫漫长夜,两个人干什么呢?竟然是俩人坐在大床上翻绳子玩儿。后来夜深露重,封云亭昏昏欲睡之时,梅女甚至给了他进行了全身按摩。

女曰:“妾生平戏技,惟谙打马。但两人寥落,夜深又苦无局。今长夜莫遣,聊与君为交线之戏。”封从之。促膝戟指,翻变良久,封迷乱不知所从;女辄口道而颐指之,愈出愈幻,不穷于术。封笑曰:“此闺房之绝技也。”女曰:“此妾自悟,但有双线,即可成文,人自不之察耳。”

这个场景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是有情有趣:是两个心无挂碍的人吧,是两个乐意在彼此身上花费时间耗费精力的人吧,无论是作为一个人或者一个鬼,都在此时此刻感觉这才算活着吧。

后面梅女送来鬼妓,引出自己的恩怨。封云亭又帮助梅女完成伸冤,报仇雪恨之后,梅女托生傻女,封云亭娶傻女为妻,梅女的灵魂回归,傻女成了聪明的美女。

古人的爱情里始终掺杂着高浓度的恩和义,搜棺救骨这是恩,以身相许这是义。古人的爱情里掺杂着高浓度的知己之遇,这种“知己之遇”,最初发源于中国古代侠士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举里,后经孔子的“仁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推出,被升华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觉和普遍性的生命追求。《梅女》就是典型的代表。封云亭同情梅女,帮助梅女,爱上梅女,最后娶了梅女。他明确知道梅女就是鬼,但完全不觉得这里头有什么不妥:你是鬼,那我就喜欢鬼,这有啥值得讨论的。我就是喜欢你,管你是人是鬼。

娇娜:男女之间也有纯友谊

聊斋里的爱情故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但《娇娜》却是聊斋里非常特殊的一篇,蒲松龄独辟蹊径,写了一对男女之间纯洁的友谊。

孔生与娇娜。两人从始至终没有真正的结合,但是他们在心中却似乎又没有真正的忘记过对方,在一种似爱情似友情的关系中挣扎。

故事的主人公孔生,穷困潦倒,后来偶然机会结识了皇甫公子(后才知其家为狐狸),皇甫公子请他到府上教自己读书,两人亦师亦友。后来因为夏季湿热,孔生“胸间肿起如桃”,苦痛难当,皇甫公子只好让妹妹娇娜前来为孔生医治。这就是孔生和娇娜相见的契机。孔生对娇娜一见钟情,之后辗转发侧,陷入相思,日夜思念娇娜。这时候皇甫提出把另一个妹妹阿松嫁给孔生,原因是娇娜年纪小,而阿松也很漂亮。孔生虽然失望,但是并没有反对。

后来世事变迁,各自婚嫁。直到娇娜一家遭遇雷霆之劫,孔生为救娇娜而死。这是故事最高潮的部分,孔生仗剑立在门口,面对天地巨变不见慌乱。但是娇娜被抓走的时候,他奋不顾身前去营救,以至于身死。

孔生对于娇娜的感情经过时间的发酵,转为了生死相依的情感。娇娜得救之后见孔生尸首,脱口而出:“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最后将自己的修为内胆度给孔生,救他活命。故事的最后,孔生带着皇甫一家回乡,“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宴若一家然。”而娇娜独自一人去往深山修行。对于各自负有责任的两人来说,这样各安一方实在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娇娜》这篇故事本质上探讨的是感情和道德的矛盾,更直接点,类似于现代“婚外情”的讨论。婚姻和爱情是否可以割离,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没错,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是责任是婚姻的藩篱。蒲松龄最后也说:“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他认为精神上的互相交流,远胜于肉体上爱恋。

嘉平公子: 没文化连鬼都不要你

《嘉平公子》,来自《聊斋志异》卷十一,说的就是一个绣花枕头为女鬼所嫌弃的故事。

故事大概是说,嘉平有一公子,是个风度翩翩的美貌少年郎。他偶然路过妓院,被一美艳少女温姬看上了,晚上,佳人如期而至,并自报芳名“温姬”,因爱慕公子风采,故自荐枕席,公子得此美人,欣然应允。此后,温姬每隔两三天就过来相会。有天晚上夜雨忽至,温姬脱口一句上联“凄风冷雨满江城。”,等待公子接下句,公子却什么都不知道。想想那画面,细雨、红烛、罗帐,才子、佳人、诗词,这些美好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简直就是完美的人生图景。温姬这个扫兴啊,“公子如此一人,何乃不知风雅!使妾清兴消矣!”只好委婉劝说公子好好读书。

后来这个公子得知温姬竟是一个女鬼。温姬还很贴心的设置了仅对他一人隐身可见的模式。可以说是赶也赶不走,撵也撵不动,百术驱之不去,整个儿一鬼缠身。

后有一天,公子给仆人留了张便条,放在桌子上。温姬看到了便条,发现公子竟然一口气写了三个错别字!温姬愤怒而失望地说道:“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如此,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

试毕而归,女亦从之。他人不见,惟公子见之。至家,寄诸斋中。公子独宿不归,父母疑之。女归宁,始隐以告母,母大惊,戒公子绝之。公子不能听。父母深以为忧,百术驱之不能去。一口,公子有谕仆帖,置案上,中多错谬:“椒”讹“菽”,“姜”讹“江”,“可恨”讹“可浪”。女见之,书其后:“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遂白公子曰:“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荐不图虚有其表!”

以貌取人,毋乃为天下笑乎!“言已而没。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异史氏曰:“温姬可儿!翩翩公子,何乃苛其中之所有哉!遂至悔不如娼,则妻妾羞位矣。顾百计遣之不去,而见帖浩然,则‘花菽生江’,何殊于杜甫之‘子章髑髅’哉!”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好看都是一种天赐幸运,因为以貌取人是人性的弱点,千百年来从未改变。可是,人终究不同于动物,除了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男女相处,爱慕外表更多地源自生理本能,但只有这个是远远不够的。两情相悦、长相厮守不仅需要美好的脸蛋,更需要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越是自身精神趣味高的人,对对方的精神要求也就越高。说个笑话不需要解释,一听就懂,还能俏皮地对答;吟一句诗,能立马接上下一句;说一个典故,能对出另一个典故。这种智商上的你来我往、默契互动,不是仅靠长得好看就能做到的。

温姬虽为女鬼,择偶也首先看脸蛋。本以为嘉平公子外表俊美,必然内外兼修,堪作一世佳偶,没想到绣花枕头一包草。雨夜对诗已然令她失望,及至看到别字连篇的便条终于忍无可忍,发出有这样的男友,还不如去做妓女的感慨,足见失望至极。最后再唠叨一句,谁说读书无用,没文化只怕连鬼都不要你。

《聊斋志异》的各种故事中,刻画的人鬼狐形形色色,有一抹最亮眼的异色,那就是鬼狐和人的恋爱。她们生气勃勃,非常主动,机智任性,无视规矩,看起来似乎是完美的女性形象。

聊斋里的鬼狐,很多都善良美丽,识得大体,落落大方,敢爱敢恨。相比而言,书中有些人的内心猥琐自私,小算盘打着,时常有背叛和贪心。有时我想,如果一个女子能真的像聊斋里的狐狸精一样就好了,美丽又善良,聪明有修养,绝不是通常意义上对狐狸精的定义。这就是蒲松龄构筑的鬼狐世界,主要写出小说人物的心灵之美,写出小说氛围的诗意美。

晨报记者 侯梦梦

新闻推荐

传承传统文化要谨防“伪国学”

宛诗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不得以“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磨刀的老人2019-04-14 00:00
评论:(《聊斋志异》中那些敢爱敢恨的鬼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