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视障人士的求职经历引起媒体关注。他叫郑荣权,是全国第一批、浙江首位使用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并被普通大学录取的盲人大学生。大四即将毕业的他,前不久报考南京市盲校的教师岗位,并且笔试面试总成绩排名第一,却因视力达不到公务员体检标准,体检不合格,面临被淘汰。(4月14日央视)
郑荣权是先天盲人,视力只有0.05,作为浙江首位使用盲文试卷高分考入普通大学的盲人,曾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郑荣权在大学里学的是师范专业,按理说,完全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而且在盲校教授盲人学生,他还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自己的励志经历现身说法,激励盲人学生刻苦学习,像他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按照现行文件要求和制度规定,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招聘程序中有体检环节,体检标准则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而作为盲人铁定过不了视力这一关,体检的结果不用看也是“不合格”。体检不合格,意味着笔试和面试总成绩第一也不可能被录用。目前,郑荣权没有被拒绝也没有被录用,只是被南京市盲校告知等通知,想必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录用盲人当教师,就破坏了体检环节的规则,其他考生或许就会质疑招录的公平、公正性;如果不予录用的话,又有可能被扣上“歧视残疾人”的帽子,同样会受到公众的质疑。
不可否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为保证招录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必须严格执行招录程序中各环节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体检环节也不例外。按照既定规则要求,盲人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因体检不合格不予录用无可厚非,但显然缺少了人性化的温情,盲人就业本来就困难重重,这样做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实,这里的核心或本质问题,不是盲人能否胜任盲校的教师岗位,而是在规则制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盲人等残疾人的身体缺陷,在客观上造成了对残疾人的歧视。
虽然规则是冷冰冰的,但也要考虑个例的特殊情况,采用特事特办的做法,破格录取成绩优异的残疾人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一方面,能体现政府部门对残疾人的温情和关爱,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歧视残疾人的嫌疑,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高达8500万,约占总人口比例为6.21%。因此,做好盲人等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有的规则下,作为特殊的个例来考虑和研究,破格录用盲人郑荣权成为盲校的一名老师,只要做到透明、公开,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相信公众和其他考生也会理解和支持。
□阿丁/文闵汝明/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宋年升通讯员徐现国宋佰成)4月13日,照市港航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仅用半个小时迅速破获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