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国学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来源:阿坝日报 2019-06-28 09:44   https://www.yybnet.net/

■杜浩

在当今国学热潮下,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班里,穿汉服、学经典,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一些国学培训班里常见的情景……据近日《光明日报》“国学培训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报道:据统计,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含国学教育的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并有预测,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如今,国学培训机构的国学教材大都是《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但培训费价格惊人:个人单学科包含80个课时,售价11800元;多学科的亲子课堂收费近4万元;一个VIP课程,售价100640元……

这些国学培训机构并没有统一的师资标准,毫无国学文化知识基础的人就能任教,以偏概全用《三字经》《弟子规》完全替代国学教育,并用各种噱头和口号进行虚假宣传,而大多数人则完全是跟风学习,国学教育误入歧途。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培训机构,把国学经典内容剪辑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内容涉及封建糟粕,为此,教育部印发通知,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

对待国学,是典型地反映了我们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的态度。对于国学文化,我们原来是一脚踩到底,现在又把国学捧上天,大跃进式的大干快上,似乎猛干二十年,国学又能复兴了。而且社会上这种文化热潮出现后,立马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生意,有很多讲国学的人都是带着一种营销的热情讲的,尤其现在很多教国学的培训班,可谓是五花八门,乱象丛生。

国学的文化作用、精神作用、教化作用,应该像盐一样,撒进去,看不见,但有滋有味有益处,那才是最好的境界。但是,如今这种“国学热”中,文化、经典、传统已经越来越趋向泛商业化。

社会上国学包装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许多招收小学生、精英人士、管理者的国学班,培训费用都十分高昂,比如上面报道中的一些国学培训班机构,都把自己标榜为国学传承者,但实际上却是打着国学的名义创业赚钱,少则一年向每个学生收取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多则一年收取几十万元。如此不菲的国学班收费,俨然让厚重、古朴、深邃和博大的国学成了LV般的时髦奢侈品。社会上这些各种形式的国学授课的手段、目的,所反映出来的过度功利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行为,让我们禁不住批评质疑,这到底是“国学热”还是“敛财热”?一些人利用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打着国学旗号行骗敛财的恶行层出不穷,更加深了人们这种共同的感受。

国学,作为一种历史、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精神,穿越历史和时间一直伸展到现在,对现在产生着影响和作用,我们用它来化解心灵的危机,解释当下的生存困境,救赎迷惘的灵魂,拯救萎缩的生命,这就是国学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所以,现在的“国学热”拉近了传统和我们的距离,又促使国学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从现在对待国学急功近利的态度中,忘却了国学的这些文化目的、精神任务,忘记了国学的教育、学习和传承的意义,相反却是看上了国学的商业价值、市场资源。国学、国学教育,成了某些人获取功利的技术手段,彻底沦为牟利赚钱的一种工具,“国学”文化传播完全变了“味”儿。

这种功利化、铜臭味十足的“国学”教育,一是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的培养,二是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的。如果我们不再深爱、敬重和敬畏自己的传统、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也会名存实亡。

当国学成为“敛财”的工具,以文化谋利,我们失去的不止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失去的恐怕还有我们民族的精神核心、民族的自信心!

新闻推荐

大学生暑期兼职勿落入“躺赚”陷阱

新华社厦门6月27日电(记者颜之宏)随着暑期来临,一些大学生或是为了贴补家用,或是为了锻炼能力,选择在假期寻找一份兼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国学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