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重庆警方通报“司机互掴事件”处理结果——当事双方已就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当事女司机被扣2分、罚款250元。当天上午,这位自诩“过红灯从来都是闯,打个电话就能删除违法记录”的“女强人”,违规在斑马线掉头时,嫌开“叫花车”的奇瑞男司机不给自己让路,下车大发雷霆并打了对方一个耳光。被打一方愤而还击,也掌掴了她。这幕闹剧被媒体报道后,旋即在舆论场上激起不小波澜。
事发当天就能给出处理结果,交警部门的办事效率值得点赞。对作为“被动”一方的奇瑞司机不做处罚,而对作为“肇事”一方的保时捷司机给予处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纾解网民的疑虑。但是,事件还没到就此打住的时候,一些事儿还得说说清楚。
事实上,通报的处理结果并不多么令人满意。不少人认为,对保时捷女司机的处罚太轻了——至少,扣分应该更多一些才是。更严重的是,最近3年,当事女司机被警方记录在案的交通违法已多达29次。平均每年交通违法近10次,其中不乏每次要罚扣6分的闯红灯。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此频繁地交通违法,一定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和教育。然而,当事女司机却“一直在路上”,而且气焰嚣张,违法掉头都得要别人让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交警部门说,当事女司机的29次交通违法“已经全部接受处罚”,究竟是咋处罚的?当事女司机如此“幸运”究竟有什么“背景”?
因为消息不透明,如今坊间对当事女子“背景”已有一些说法。虽然警方通报“暗示”她只是一个有钱任性的生意人,但也有“熟人”言之凿凿地“报料”——当事女子的丈夫是当地某派出所的所长,如此等等。通常情况下,这属于外人不宜窥探的个人隐私。可如今,当事女子已然酿出一桩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为澄清事件真相,回应公众质疑,其“背景”信息就需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公开。如果对此不置一词,仓促了事,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轻忽,也是对当事双方的不负责任。
据说,冲突期间,保时捷司机对奇瑞司机说了不少“狠话”,事发当晚就有人敲了奇瑞司机家的门。这几天,奇瑞司机一家一直处于恐惧和焦虑状态,他们担心有“背景”的女司机一方会找自己的麻烦。从保护奇瑞司机的角度看,及时拨开女司机的“背景”疑云很有必要。而对保时捷女司机而言,更多信息的公布与认真细致的查处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这位“脾气不好”的女司机,长期飞扬跋扈,甚至连家人都管不了。为了不让她一直嚣张下去,惹出更大的祸患,相关部门应该借此“治病救人”。
诸如此类的事件看似不起眼,但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公共治理上的某种错误“宣示”,不仅会扰乱社会秩序,也足以腐蚀世道人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推荐
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