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帅
高二那年的暑假,我和父亲闹了点别扭,父亲一气之下打了我。那一年,我18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我越想心里越窝火,于是,就趁家人午休时,赌气离家出走了。从小娇生惯养的我,生存能力其实是极低的。可当时,也顾不得太多了,坐上车风风火火奔去了县城——我在县城有个同学,恍惚记得他曾说过他家附近有个饮料厂,暑期招学生打短工。
等到我马不停蹄找到同学家一问,才知道,那家工厂早关门了。勉强在同学家借住了两晚,我便逃也似的出来了。可倔强的我不想回家,又实在无处可去,就在我走投无路时,一家印刷厂的老板接纳了我。当然,我跟厂长撒了谎,我说自己家境困难,暑假想自己赚点学费,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厂长一看我乞求的眼神,居然同意了。不仅如此,还帮我提供了一间闲置的宿舍,被褥齐全。
印刷厂的活儿并不难干,我的工作跟技术基本沾不上边儿。师傅从机子那边把纸页印出来,我在机子这头负责捋齐,枯燥的工作我很快便厌倦了,加之厂里伙食很不好,渐渐地,我有些想家了。可是一想到爸爸给我的那顿打,我还是气愤难平。哼,我就不信,我离家出走,你们不着急!
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在车间里无精打采地干活儿,厂长忽然叫我去他办公室。
没想到,父亲居然在那里。看看父亲,再看看身边的厂长,我很诧异。我不知道父亲怎么可以这么快便找到我。
厂长看到我一脸尴尬,忙着打圆场:“爸爸大老远来了,连个声也不吱吗?”我的倔强终于像一只霜打过的茄子般引退了,低头喊了一声:“爸。”父亲露出了平日里少有的慈爱,笑着跟我说:“啥也甭说了,跟爸回家吧。”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厂长从一开始就感觉我在说谎,因为他注意到了我身上的那件名牌T恤,那不是一般家境的孩子穿得起的。厂长一边安顿我住下来,一边伺机打探我打工的真实原因。就在这时,县电视台的一则寻人启事让厂长开了茅塞。原来,父亲四处找我毫无线索,无奈之下,被妈妈逼着去了电视台登寻人启事。厂长看到寻人启事,背着我很快跟父亲取得了联系,父亲不远百里过来接我……
“孩子,我也是父亲,我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儿子,我们爷俩偶尔也吵架,可我儿子从没离家出走过。你细想想,你这一走,家人得多着急呀。父子间能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大人哪有把孩子往火坑推的呢……”
我最终没有跟父亲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印刷厂里打工。因为,厂长的一席话深深打动我的同时,也让我对成长有了切身的领悟。想想自己一直以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觉得自己离家出走简直是太不应该了。
那天,父亲临走时,对我还有些放心不下,我却自信地说:“爸,等我把您登‘寻我启事’的钱赚回来,我就自个儿回家!”
我的话把厂长逗乐了,父亲也乐了,可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角闪动了一小下,虽然只是一小下,我这辈子是再也忘不了了。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陈曦暑假期间,孩子的体育活动地点不再是校园的操场,而是转到了社会公共场所。像社区健身区域、体育公园、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