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地名命名,多听听市民的建议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9-08-06 02:18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在官网发布《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共道路备选名称的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广州公共道路备选名称。名称要求由“专名+通名”组成,专名分为历史、地理等八个方面。(见8月4日《新快报》)

按照法律程序,城市道路的命名、更名及其管理都是由专门职能部门负责,按程序要得到政府审批,街道、道路名牌制作、安装、维修和管理由公安部门负责。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地名命名属于公共事务和公权力的范畴,邀不邀请市民参与,并无明确规定。事实上,多年以来,市民在地名命名等公共事务上参与程度有限,多数时候都是旁观者。

此前,一些城市地名中存在“大、洋、怪、重”等乱象。其中,要么是“拍脑袋”决策,为了省事而匆忙决定;要么被商业利益裹挟,或“傍大款”,或起洋名。至于地名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等内涵,更是很少被顾及。

地名命名往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承载着集体记忆,浓缩着集体情感。一如有论者所说,作为见证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地名或负载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或铭记着一段历史的变迁,或承载着某种民俗与风情。一个地名的湮没,意味着一段历史的割裂。

有鉴于此,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共道路备选名称,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广大市民或许不具有专家学者那种专业的眼光、科学的考量,但由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脚下这片热土的强烈情感,他们的命名通常都会很接地气,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经得起历史的考量。

期待邀请市民参与成为地名命名的一种常规操作,让公共意见成为地名命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群策群力之下,让“拍脑袋”决策不复存在,同时,那种因商业化侵蚀而出现的地名命名乱象也会得到遏制。在这个过程中,也利于增强市民的家园认同感,强化政府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新闻推荐

“气死人”是否担责?

王浩公在法律实践过程中,两人吵架,一方因激动发生意外死亡,另一方是否承担责任?这需要区别对待。事件介绍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地名命名,多听听市民的建议)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