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防抗台风在行动

来源:日照日报 2019-08-12 05:46   https://www.yybnet.net/

吃得好,住得安心,我们不怕台风!

本报记者 牟艳霞

楼外风雨交加,楼内安静祥和。

8月11日13时30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台风转移人员最大安置点——— 日照开发区实验学校教学楼里,500多名群众或是午睡,或是与家人、同屋群众聊天,气氛轻松有序。

“村里不放心住在安置区的老人,特意派车把他们送过来,在这儿有吃有喝,台风来了我们也不害怕。”陪着大李家村百岁老人来安置点暂住的朱光美告诉记者:“中午吃了土豆炖牛肉、西红柿鸡蛋汤还有炒豆腐皮,真好!学校开着空调,宽敞卫生,安排得都很周到。”

台风临近,群众的安危是第一位的。8月8日,日照开发区就安排街道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向群众宣传台风危害,并决定对居住在老年安置区的老人进行集体转移。8月10日,将来自全区38个村居的3836名群众安置在8个集中安置点。

“我已经3天没回家睡觉了。”北京路街道大石场村的包村干部葛平玉告诉记者。8月8日,白天进村检查防汛物资准备、应急预案准备,排查孤寡老人情况,晚上驻村;8月9日,入户做群众工作,劝说老人转移;8月10日下午,最后一位安置区老人转移走后,葛平玉又随着安置人员来到实验学校集中安置点,24小时值守。

在日照开发区实验学校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一楼安置着年龄大、腿脚不便的老人,三、四、五楼安置着行动较便利的老人。在一楼,实验学校专门放置了两个保温桶,以便老人就近打水饮水;村卫生室、奎山医院安排医生在现场服务;日照市鲁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排食堂加班加点,一日三餐无偿为群众送上热饭菜;街道及村居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陪护,还送来方便面、卫生纸、蚊香等生活用品,让群众吃住更舒适。

风雨无情人有情。目前,集中安置点群众情绪稳定,秩序井然,生活正常。

一天一夜,劝离为了平安

本报记者 王季平

8月11日上午,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环海路居的李业军一家,安全转移到了街道设在居委礼堂的临时安置点,他们比安置点中的其他居民来得稍微迟了一点。

“经过一天一夜的劝说,总算是转移出来了。”该村居台风应急小分队的工作人员马秀娟说。

“拆迁区域老年人安置区的群众必须全部转移。”防御台风“利奇马”工作一开启,岚山头街道就提出了特定区域群众安全转移的明确要求。近期,岚山头街道的多个村居集中拆迁,街道对难以租房的老年人进行了集中安置,集中安置区里老年人和残疾人居多,自救能力有限,撤离势在必行。

撤离的通知一出,安置区的居民们就在街道和村居应急指挥分队的要求和指挥下有序撤离,有些搬至子女家,有些去了临时安置点。居住在环海路居老年安置区的李业军一家却没有一点要搬离的意思。

街道、村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派人劝导。原来,李业军一家三口住在老年安置区内,妻子瘫痪在床,需要人照料,李业军视力低下,行动不便,唯一的女儿是临时务工人员。搬离确实存在困难,又存在或许不会受害的侥幸心理,他们不愿撤离。

“人数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落下一个。”经过应急分队的队员们一天一夜耐心劝导,李业军终于同意搬离。并在应急队员的帮助下,11日上午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

据介绍,截至8月11日12时,岚山头街道共转移群众690户,996人,集中安置39户54人。

“添双筷子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报记者 张文豪 通讯员 厉照宏

“我来接你去我们家。”

8月11日上午,小雨淅淅,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曹家岭村村党支部书记曹保亮趴在村民范丰英老人耳边大声地说。

今年87岁的范丰英老人有些耳背,且自己居住。8月10日下午,两城街道防台风指挥部开始对各村梳理排查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困难群众,将有子女的老人安置到其子女家中,孤寡老人则由各村安置到临时场所,并提供吃住。党员包巷、群众代表包户,确保不遗漏一名群众,成为街道的自发工作原则。

曹保亮在入户梳理村内居住人员情况时,发现范丰英老人家中房屋有些漏雨。“她一个儿子在省外,另一个儿子家中正在翻新,居住条件有限,我就跟她儿子商量先接到我家里,这样方便照顾老人。”

11日一早,曹保亮和妻子一起将老人接到了家中,并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安排好房间居住。

曹保亮告诉记者,“老人情况特殊,到我家住一段时间,也好有个照应。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这是应该做的,就是添双筷子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听不清大家在聊什么,但范丰英老人望向曹保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慈祥和关切。

一线快讯

为确保农民工人身安全,瑞达集团对成都路社区、贵阳路社区、东韩家村等20个集团在建项目的现场居住民工进行有序撤离安置,共撤离人员1230余人,并利用集团工业邻里中心对暂时没有居处的500余名农民工进行统一安置,为农民工提供了较好的居住环境,配备了热水、绿豆汤及应急药物,空调24小时开放,在风雨中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本报记者?牟艳霞)

8月11日15时,在东港区杜家村移动公司基站,日照移动公司青年突击队队员正在全力抢修。

据日照移动公司基站维护经理李兴武介绍,公司成立了台风防御工作组,对全市1600余个自维基站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逐个基站进行加固防范,并安排由100余人组成的20余支青年突击队随时待命,一旦出现故障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抢修,确保极端天气下通讯及时恢复。(本报记者 丁昱茗 郑笃凯)

市交通运输事业管理中心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防汛值班、突发事件报告等应急值守处置制度,确保全市国省道公路安全畅通。中心成立了由48人组成的抢险应急队,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在建工程全部停工,加大对全市国省道桥梁、涵洞、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同时,对办公场所等各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确保防汛车辆和工程机械随时处于完好状态,保证紧急情况能拉得出、用得上。

(本报通讯员 张守军)

8月11日19时,夜幕降临,一排排路灯被点亮,照亮了市民前进的路。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为应对台风“利奇马”,从8月10日起,市亮化办对市区道路路灯亮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截至11日12时,共出动机械车辆6台,出动应急救灾人员22人,加固路灯杆60余处,加固配电箱6处。同时,对低洼地带的路灯配电箱安排专人值守,一旦出现汛情及时切断电源。(本报记者 卢昱东 万德方)

自8月10日上午9时开始,市水文局全体员工全力以赴通力合作,24小时坚守一线,无间隙对境内河流进行测流,及时发布雨水情通报和全市雨情信息、大中型水库来水预报等。据统计,在30余个小时里,市、县两级水文机构共向防汛部门提供各类雨水情信息26条,发布洪水预报20余站次,推送雨水情短息4300余条,为防汛抗洪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水文数据支撑。

(本报记者 陈颖)

新闻推荐

转业不转志 退伍不褪色 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军转干部

本报记者杜媚通讯员谭锦恒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军人脱下军装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防抗台风在行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