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1 离家记 □柏祥伟

来源:临沂日报 2019-08-16 11:44   https://www.yybnet.net/

公元前518年秋天,鲁国城墙内外到处弥漫着粮食的气息。漫无边际的粟米压弯了枝头,阳光也被熏染出了收获的颜色。目力所及,农夫们在田地里弯腰挥舞着镰刀,丰收的景象让鲁国的百姓们心里踏实了许多。

就在这样一个看似皆大欢喜的日子里,风华正茂的孔丘前往洛阳拜访久负盛名的李耳先生。在此之前,三十四的孔丘便对李耳先生心向往之,他曾数次对国君鲁昭公表达过想去求教周朝国都的意愿。

鲁昭公答应支持孔丘前去洛阳。他希望孔丘从洛阳学成归来之后,能和他一起抗衡蔑视王室地位的权臣家族。孔丘带着两名门徒,驾乘国君资助的一辆马车,沿着坑洼不平的大道,风尘仆仆朝周朝国都赶去。

孔丘探手指着田地里正在忙碌的农夫们,对随行的门徒仲由说:尔知道大片的粟米为何都低头朝下吗?

仲由不解,恭敬请教:仲由愚昧,还请夫子指教。

孔丘道:粟米拔节吐穗的时候,昂头向着阳光。现在低头,是因为成熟之后,懂得了谦卑。做人也须如粟米一般。

仲由恍然,面带愧色,低声回答:谢谢夫子教诲。

孔丘瞥了一眼仲由,便不再理他。

此去洛阳,孔丘带了一只大雁,作为拜见李耳先生的礼物。这一路上,情绪紧张的大雁嘎嘎叫个不停。让孔丘听得聒噪。

在出行的前几天,对于注重礼仪的孔丘来说,为送给李耳先生什么礼物费了一番周折。既要显出孔丘是以学生的身份拜见李耳,还又要依照周朝的礼节行事,孔丘反复考虑,大雁行止有序,迁徙时队列整齐,长幼有序谓之礼。孔丘意图是给李耳表明,您是长者,这一次我作为学生向您请教。

再之,依照周朝的礼制,规定大夫之间的互送的礼物便是大雁。彼时孔丘只是鲁国一名以收徒讲学为生的讲师,李耳虽然饱学诗书,也只是在周朝的藏书室做事,彼此都不是上大夫的身份,权衡再三,还是以大雁作为礼物是颇为合适。

孔丘吩咐他的门徒仲由去捕捉大雁。性情亢直的仲由颇不耐烦,反驳孔丘道:先生也算鲁国名流,何必如此费心,偏要送什么大雁,只送几条干肉算了。

仲由平日以抗辩孔丘为常事,口无遮拦。面对仲由恶劣态度,孔丘数次斥责:由,野人也!只是斥责之后,也对仲由奈何不得,只得好言哄劝,给仲由讲尽礼仪规矩。再以言语激将:

世人皆知由素以勇猛著称,少年曾空手缚虎,如若连一只大雁不能捉来,恐让众人刺笑。

孔丘如此激将仲由,果然奏效。只是仲由提出条件,捕捉大雁之后,让他陪同先生前去洛阳,借此长些见识,也能保障先生的出行安全。孔丘并无让仲由前去之心,只是仲由以条件交换,无奈只得答应。

仲由提剑背弓,在山里踅摸三天,才捕捉一只大雁,给孔丘交差。

此去周朝国都,算是孔丘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行。他的妻子亓官氏连夜给他炒了一袋米面,让他在路上充饥。孔丘乘车出行的那天早上,亓官氏携着儿子孔鲤送孔丘出门。心情兴奋的孔丘对送行的门徒们吟唱了几句《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众门徒齐声喝彩,拱礼致敬,目睹孔丘便招呼仲由驾车出城。

三日之后,孔丘在洛阳城外见到了李耳先生。

李耳先生坐在一头牛背上,就像身下的那头牛一样沉默。他看着孔丘的马车吱吱呀呀地撵过来。

孔丘下车,恭敬对李耳先生拱礼。双手奉上那只神情沮丧的大雁。见到如此重礼,老子很欣慰,便把夫子师徒几人引入城内。到了厅堂,待入座之后,孔丘便对李耳表明来意:“久慕先生威名,特来拜谒。请问先生近来修道如何?”

夫子几人洗耳恭听,不想李耳却张嘴大笑道:

“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

夫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李耳参差不全的牙齿。彼此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李耳的意图。愣怔之下,李耳又探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如何?”

孔丘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彼时夫子才懂得李耳用意,却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只是子路懵懂。

在洛阳的时日,孔丘一行见到了天下最大的藏史室,目睹耳闻洛阳人文风情民俗,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自然是叹服不已。

孔丘师徒几人便辞李耳,此行之际,李耳先生与孔丘话别:“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返回鲁国。途中,夫子心思凝重。仲由也面带疑惑,忍不住问孔丘:“先生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李耳,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

夫子对仲由叹道:“由愚昧也,李耳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子路似懂非懂。

孔丘听懂了李耳的话,内心却不认同李耳的观点。他回到鲁国的次年,鲁昭公攻伐季孙氏,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权臣,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赴齐国避难。夫子因鲁乱带弟子投奔齐国,意图追随鲁昭公。自此开始了他积极入世的流亡之旅。

2

孔夫子周游列国数年之后,自卫国客居数年,他看透了国君卫灵公对他的收留,只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博得一个“招贤纳才”的好名声,却始终不让孔丘介入国事议政,孔丘先生失望之极,郁闷离开卫国。再辗转于黄河岸边,遭遇宋国杀树之辱,险些被宋国权臣司马桓魋杀害之后,仓皇逃离,被路人讥笑为丧家之犬。几经转折,投奔陈国。只是他在陈国三年,学说主张也不被国君识用。三年之后,因陈国和蔡国发生战乱,孔夫子不得不带着弟子们从原本客居三年的陈国逃离,去投奔南方的楚国。

彼时一路虽被战火侵袭,景色却也可见,行走路途,正是插秧时节。目及之处,尚能看见禾苗青绿,农人忙碌,牛车缓行。愈是南行,山水也显得青黛光鲜,到处可见河流四溢,流水潺潺,渐显田园风光。如此赏心悦目景色,众人心情随之欣喜。午时,众人及至一片丛林,再往前走,听得河水哗啦,凉气扑面,果见一条大河,河面宽阔,水流欢腾,阳光照耀水面,隐约可见虾条鱼游。众人皆靠近河岸,捧水洗面,或感叹清新美景,只是听得仲子路叫道:“前方无路也。”

众人闻听,纷纷朝四周张望,方知子路此言不假,这条大河对岸,只是连绵起伏的青黛山头,果然没有前行之路。面对哗啦作响的河面,众人面露焦灼神色,不知该如何是好。听得夫子叹息之声,众人更显得无奈。子路探头观望四周,目及远方,见有两位农人正在埋头锄地。于阳光之中,两位农人挥动锄头,不时抬袖擦汗,子路手指两位农人,对夫子惊喜道:“我且过去请教迷津,回来给夫子汇报。”

夫子应诺,子路便大踏步朝两位农人走过去,但见子路脚步急促,未及那两位老人,便叫道:“请教两位长者,过河之路,渡口应在何处?”

那两位农人,高者显瘦,矮者微胖。两者虽布衣打扮,却也着装干净。面色粗糙,神情却是淡然。尤其是两者眼神,看似平和,难掩犀利神色。未及子路再开口说话,高个农夫朝远处夫子等众人打量了一眼,便清理嗓音,对子路道:“那位坐在马车的是哪位?”

子路拱手答:“是孔丘先生。”

不料子路话音未落,那高个农夫嘴角一抽,面带讥笑,再问子路:“可是鲁国的孔丘?”

子路道:“正是。”

高个农夫哑然一笑,遂高声道:“喔,孔丘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你不必来问我们这些粗笨愚蠢的农人才是。”

闻听农夫如此之言,子路讨个无趣,犹如被硬食噎住,半响没再说言语,子路后退半步,面带窘色。便又转身对矮个农夫,讪讪道:

“请教老者,可否告知我渡口所在?”

那矮个老者却反问子路:“你是哪位?”

子路拱手道:“鄙人姓仲,名由,您唤我仲子路便可。”

矮个老者似不闻子路的回答,却道:“你是孔丘的弟子吧?”

子路应诺,本以为这矮个老者会告知渡口方向,不料那矮个老者却高声道:“四季运转自有其秩序,天下之事,哪能凭几句有道理的话就可得以改变,孔丘行道多年,又有什么成效呢?周游天下的人,居然找不到渡口,大禹治水过后,洪水泛滥,自长必然自消,找到渡口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而且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噫!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乱世的孔丘到处逃跑受苦,还不如像我们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

那矮个农夫言毕,再不理会子路,只顾低头锄地,锄头刨起土粉,溅在子路鞋面上,使得子路躲闪不及。子路怔怔地看着两位农夫兀自锄地,真是束手无策,欲走不能,不走更显无趣,困窘之际,只得冲那两位农夫拱手道:

“两位言语,子路领悟,不料今日在此荒野之地,能幸遇隐居高人,子路心有不甘,只想请教两位真实名讳,也可使我牢记指点之恩。”

子路言罢,拱手面对两位农夫,不做动弹,只等回答,那两位农夫不再抬头看子路,径直挥动锄头,稍倾,只听得高个老者道:“鄙人乃乡野农夫,你可唤作长沮便是。”

高个农夫答罢,矮个农夫也道:“你可唤我桀溺,野生土长的贱名,仲由先生不记也罢。”

子路听得两位农夫答毕,便再次拱手道谢,怅然道:“两位高人虽未告知渡口所在,却明知于天下世相之中,应做何去何从,仲由着实感激,期待有日再会。”

子路说罢,折身便回,返至夫子马车前,长叹一声,便把适才两位农夫所言,完整说与夫子。夫子听罢,半晌不再作声,见夫子探身翘望远处那两位农夫,片刻长叹一声,才道:“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鸟有翅膀,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在山林,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

月余之后,孔夫子与众弟子历经波折,终于到达楚国边境一处叫负函的城镇,负责掌管负函政务的长官名唤叶公。叶公尤其以治理水患获得君王赏识,百姓也对叶公赞许感恩。彼时坊间传言,叶公偏好神龙,房舍府内,墙壁空白之处,皆画作龙图,化龙也罢,却无祥云左右,突兀神龙自身,只画龙不画云,若无祥云,神龙从何而来?因此,叶公好龙,被众人以为是无知炫耀,不懂装懂,因此遭人非议。

孔夫子对此也颇有质疑,只是身处寄人篱下之尴尬,不便与叶公提出疑问。孔夫子刚到负函不几日,叶公便去孔夫子客居的驿馆拜访,两人相互寒暄之后,叶公便对孔夫子道:“有一事请教先生,负函城外,有一户人家,父亲偷窃别人家的羊,被告到官府,他的儿子便出来揭发父亲的偷羊之举,我们这里都赞扬他的儿子是正直之人,请教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世间竟有如此不孝之子,居然告发父亲偷窃,实在是大逆不道。只是不知夫子如何认为,众弟子虽是吃惊,便不作声,等夫子见解,夫子沉吟道:“如在鲁国发生父亲偷窃之事,儿子肯定不会告发父亲。依鲁国伦理道德,父亲有错,儿子理应为他矫正,如若儿子有错,父亲也应为此矫正,相互矫正错误,木头一定要等到将它用工具矫正,然后才会变直,不锋利的兵器一定要经过磨砺之后才会变得锋利。正直便在其中过程矣。如是只去告发父亲,则为不孝之举。”

叶公听罢,沉默半响才道:“吾以为还是依法惩治邪恶之事,方为有效之举。儿子告发父亲偷窃,此乃大义灭亲,值得世人称赞才是。夫子之言,果然以仁德行事,教化百姓,只是世风败坏,仁德教化,恐难见成效。”

叶公此言,显然反驳夫子的仁德理念,夫子止语不言,脸色却见尴尬,沉默许久,夫子才道:“孔丘仁德治国,当是长效理念,叶公如若不信,可请楚王与吾一方蛮夷土地,吾可使得一年见效,三年成势。”

叶公哑然一笑:“夫子之言,负函乃是蛮夷之地?”

叶公言毕,目盯夫子。夫子仓促拱手道:“叶公理解错矣,负函欣欣向荣,百姓安居,孔丘佩服才是。”

叶公崇尚依法执政,孔夫子克己复礼。两者政见不一,学识不同,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叶公和孔夫子的那次探讨,注定便是不欢而散。

3

公元前488年初春的某日黄昏,时年已64岁的鲁国学者孔丘先生,在游历于诸侯各国长达八年却受尽屈辱的境遇下,走投无路之际,只得怀着沮丧的心情,带着他几位垂头丧气的弟子们,不得不再次返回卫国,投奔貌似惜才开明的国君卫灵公,以乞衣食安稳。

彼时夕阳暗淡,雀鸟归巢。孔丘端坐在吱呀乱响的牛车上,忍受着饥饿和疲惫,做出闭目养神的模样,回忆着八年之前,上次客居卫国之时,他和卫国夫人南子相见的情景。往事如风,记忆模糊,孔丘先生已经记不起南子夫人的风情和容貌,只有南子夫子衣服上的环佩玉声,叮当作响,如天籁仙音,尚在耳边余音萦绕,这使得孔丘先生不禁感慨时光飞逝。正在他如老牛一样反刍着过去时光,沉浸在美好回忆之际,却听得身边弟子仲由直着嗓门问:夫子,此去卫国,如卫灵公重用您,您打算先做什么事?

孔丘先生微闭双目,捻须沉吟片刻,吟道:必先正名矣。

性情亢直率真的仲由,闻听此言,不禁再次冒犯孔丘先生,以不屑语气道:夫子老矣,竟然如此迂腐!不考虑给辅助国君富国兴民,为什么要先去正名?

孔丘先生之前多次遭受仲由不恭姿态,此时再次当众冒犯,不由使他想起当年他面见卫国夫人南子之后,仲由公然对他指责,使得孔丘先生不得不指天发誓,以示清白。此时忆及旧事,孔丘先生恼羞,便勃然斥责仲由:由,你真是个粗鲁的野人,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应该保持沉默才是!

仲由眼见夫子发怒,便噤声不言。孔丘先生捋了一把胡子,继续教训仲由道:尔可洗耳恭听,且听我讲解为何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做人就会不知所措……

孔丘先生慷慨发声,义正言辞,只是彼时他还未曾看透卫灵公欢迎他返回卫国,并再次甘愿供养他每年“奉粟六万”的真实心态。此次孔丘先生再次返回卫国,卫灵公率车马众人在城外迎接他。孔丘先生并没有得到他周游列国孜孜以求的身份。卫灵公只是一个善于虚张声势,把沽名钓誉的伎俩用到极致的国君。

彼时孔丘先生应该不会忘记,八年之前,卫灵公和他心爱的南子夫人共同乘坐一辆马车招摇过市时,却故意让孔子独自坐在一辆车上尾随他,任凭世人指指点点。卫灵公想要的就是这个效应,他只想让天下人知道,他是个识才爱贤的国君。孔丘只是卫灵公脸上的一块贴金牌。为我所用是每个君王的用人之道。彼时孔丘对卫灵公能用的,就是他天下著名学者的名声而已。

对于孔丘一直致力于克己复礼的主张,卫灵公和天下诸国所有的国君一样,含糊其辞,置之不理。卫灵公深谙为王之道。他不会得罪国内的既得利益阶层,任何改革都面临不可知的风险。卫灵公洞察国内随时有浪起沉舟的可能,安稳才是他想要的局面。他收留孔丘,为的只是博得一个开明爱才的好名声。

所以孔丘返回卫国的此后四年,卫灵公没有给他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他只是一个暂居卫国的客人。孔丘除了带着弟子游山观水,埋头读书,偶尔解答弟子疑惑,以学者名流的身份出席国君的祭祀等国事活动之外,便是常去王室里陪卫灵公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陪卫灵公打发庸常的时光。一直到四年后的秋天,孔丘再次陪卫灵公聊天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天空一行南飞的大雁,打着哈欠说:

大雁尚知回归,为人也该如此矣。

孔丘闻听此言,便知是自己该离开卫国的时候了。他带着弟子回归老家鲁国的路上,在河边洗面,从平静的水面里看到自己两鬓花白,顿时心凉如手捧的水,哀叹道:甚矣,吾衰矣!

68岁的孔丘先生回到鲁国以后,数次向国君鲁哀公示意,有意再次从政,得到名正言顺的身份,却每次都被国君委婉拒绝,国君依旧让孔丘先生享受每年六万粟米的待遇,敷衍了事地给了他一个好听不好用的“国老”称号。这称号看不见摸不着,美其名曰鲁国的高级顾问,有参政议政的义务,却没有一个官方和民间公认的身份。

孔丘先生为此耿耿于怀,以致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英年早逝之际,颜回的父亲颜路,因家境一贫如洗,没有给颜回买一口棺材礼葬颜回的能力。颜路去找孔丘先生,请求把他车子变卖,给颜回买一口棺材安葬颜回。孔丘却一口拒绝了颜路,孔丘的解释是:我曾经官至鲁国大夫,应是享有出有车的待遇,如果我卖掉车子,那就失去了官人的身份了。

颜回是孔丘平生最喜爱的弟子,以甘苦为乐,勤奋好学,对孔丘言听计从。孔子曾赞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孔丘如此欣赏他的这位爱徒,却还是舍不得把自己车子卖掉,给颜回买棺材。他舍不得丢掉曾有过的身份。

公元前479年,年老气衰的孔丘先生哀呼:“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这是夫子最后的吟唱。彼时已近油灯干枯,犹如被寒风摧折的枯槁,已没有力气以琴声伴奏。他老泪纵横,扶着门框盼望着他的弟子们来看他。

晚年的夫子孤独而又哀伤。69岁时,他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70岁时,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72岁时,弟子子路又在卫国之乱被兵丁剁为肉酱。接二连三的打击加速了夫子离去的时日。

幸好他的另一位爱徒端木赐来了。夫子拄着拐棍,以嘶哑之声道:赐,你为何来得这么迟?

闻听夫子孱弱之声,端木赐跪拜长哭。

端木赐说:夫子如日月,无法超越。

4月11日,这位毕生致力于克己复礼的孔门学术创始人,在诸侯列国长达十四年的颠沛流离中,隐忍受辱,最终郁郁寡欢,他在一堆竹简里,于戚戚哀哀中涕泪辞世。虽然鲁哀公凭吊孔丘先生,哀呼:尼父,上天太不仁善,竟不肯暂留这位国老。国君痛心疾首的表演,令在场人无不动容,只是孔丘先生还是以平民布衣身份了却此生。

新闻推荐

关于喝酸奶有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酸酸甜甜的酸奶,是大多数人的最爱,黄桃味、椰果粒、草莓味……但是,错误的喝酸奶方式,可能不仅无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还会使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1 离家记 □柏祥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