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催收助学贷款,银行“公开信息”侵犯隐私权

来源:黄海晨报 2019-08-20 09:28   https://www.yybnet.net/

欧阳晨雨

日前,江西萍乡农商银行发布的一则催款通知惹来争议。为催逾期未还助学贷款,这则通知公布了141名大学毕业生的姓名、学校、逾期金额、住址等,逾期金额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据悉,该催收名单发布后,不少人还了钱。(据《新京报》)

平心而论,这则催款通知的“真正威力”,恐怕还不在“警示”承担违约责任、信用惩戒等法律责任上———该通知还附带了一份名单,包括了姓名、高校、逾期金额和住址等学生信息。对于一些欠债不还的大学生,这些信息的公布意味着,“老赖”的身份或将家喻户晓,为此也得把欠款赶快还上。

然而,这样的信息公开,也有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之嫌。尽管通知中并没有公布身份证件号等核心信息,但有的家庭住址信息之详细,已能精准定位当事人。比如,有些被公开的学生家庭住址,有的到了村组,甚至“具体到几单元室”。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与安全的重要信息。

公布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是一柄双刃剑,即便是为正当目的,也须谨慎使用,不能扩大公开范围,进而侵犯公民隐私等法定权益。否则,债权人也应根据《侵权责任法》等,就侵犯公民合法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一个法治社会,公民履行合同的自觉性,来自于契约精神。如果在这个方面“先天不足”,出现欠债不还变“老赖”等现象时,承担违约责任、信用惩戒等法律后果,就应成为公民诚实守信的强大保证。

回到这起催款风波上,有关银行有必要检视通知内容的合法性,即便是维护其正当权益,也应避免采取违法的方式,进而付出高昂的维权成本。而有关欠款不还的学生,也应检讨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及时补交助学贷款,上好这走向社会的重要一课。

新闻推荐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署谴责香港记协:“语言伪术”偏袒暴徒

中新网8月20日消息,据香港文汇网报道,一批香港新闻工作者上周末(8月17日起)在网上发起强烈谴责香港记者协会(记协)的联署行...

相关推荐:
如何防溺水1985-09-30 23:30
猜你喜欢:
评论:(催收助学贷款,银行“公开信息”侵犯隐私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