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砖雕
王雪涛葡萄草虫
齐白石葡萄与草虫
○高铭昱文/图
家有庭院者,当配绿植。何者为佳?有人喜梅兰竹菊,有人爱海棠凌霄,然既可赏心悦目,又能遮阳纳凉,且可收获果实、一饱口福者,当属葡萄。一架葡萄树是庭院常见的搭配,“阴阴一架绀云凉,袅袅千丝翠蔓长”,让庭院占尽无限春光,且待“紫玉乳圆秋结穗,水晶珠莹露凝浆。相并熟,试新尝。累累轻翦粉痕香”之时,真乃“风月无边是醉乡”!
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号称“水果之神”。《诗经》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浒”之句,又有“六月食郁及薁……以介眉寿”之说,其中提到的“葛藟”及“薁”,系野葡萄、山葡萄一类的植物,表明在殷商时代,人们即已开始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并认为其是延年益寿的珍品。
按上述说法,似乎葡萄在我国古已有之,然而,从“葡萄”这两个字本身看来,其应为舶来品。在《史记》及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此果都写作“蒲陶”,后来其写法才渐渐转化为“葡萄”。实际上,葡萄的大规模种植,应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史记·大宛列传》记载“骞既至乌孙……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足可为证。
葡萄树枝蔓苍劲、绿叶葳蕤,其果实晶莹剔透、甜美可人,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推崇,风靡朝野,更为文人墨客所青睐,不仅移植庭院,且慨然提笔写诗咏叹,留下了大量佳作名篇。唐人刘禹锡写道“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后,明白无误地说“种此如种玉”,道出了对葡萄的珍视和喜爱;曾写出“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的宋祁则有“雨过蒲萄新涨绿。苍玉盘倾,堕碎珠千斛”等赞颂之词;梅尧臣诗云“邻家葡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极具生活趣味;而韩愈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则是借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随着葡萄的种植,酿酒工艺也得到推广发展。“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陆机的这首《饮酒乐》,说明西晋时葡萄酒已是宴客之品。南北朝的庾信在《燕歌行》中说“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唐代大诗人李白高歌“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在作者心目中,作为少女陪嫁之物的葡萄酒,像金叵罗一样珍贵!而唐人王翰的《凉州词》最为脍炙人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豪迈旷达、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至今读来仍使人感叹不已。
人们认为,长长的葡萄藤象征着飞黄腾达、连绵不绝、久盛不衰、兴旺发达;成串的葡萄果则有丰衣足食、美满富足、子孙绵长、家庭兴旺等寓意。因此,葡萄图案多见于各类建筑、雕刻、纺织、器物等装饰。让国人骄傲的唐朝铜镜形态美观、图纹华丽,其大部分图案中,都少不了葡萄。著名的瑞兽葡萄纹造型铜镜,瑞兽间饰以舒卷缠绕的葡萄枝蔓,装饰风格繁缛富丽、花团锦簇,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富裕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葡萄入诗且更宜入画,是花鸟画常见的题材,喜欢画葡萄者不乏其人。在这类画作中,硕果累累、葡萄成串,再配以灵动的鸟、虫,使得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引人遐想。葡萄绘画名家辈出,明代画家徐渭,清代画家八大山人、清末画家吴昌硕,近现代画家齐白石、王雪涛、苏葆桢、李苦禅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众多葡萄画作中,笔者尤喜齐白石所画的《葡萄鼠子》,在该画中,葡萄红紫欲滴,鼠子神态各异,活泼生动、惟妙惟肖,情趣童心,跃然纸上。
在西方,传说葡萄是由乐善好施的天神奥西里斯(Osiris)带给人间的礼物,枝繁叶茂、晶莹剔透、甜美多汁的葡萄,不仅是“水果之神”,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血液。
新闻推荐
重庆工会为困难学子提供假期实习岗位,让他们在获得报酬的同时,积累社会经验 用自己的劳动,助自己的学业
“你们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当前你们家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