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勇
[成语出处]
语见《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内容]
孟子对曰:“王好战①,请以战喻②:填然鼓之③,兵刃既接④,弃甲曳兵而走⑤。或百步而后止⑥,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⑦,是亦走也⑧。
[成语注释]
①好:喜爱。②请:敬辞;表愿望,请让我。③填然:象声词,形容鼓声盛大。鼓:击鼓进军。④兵刃既接:已经交锋。兵,兵器。⑤弃甲曳兵:形容败逃的样子。甲,铠甲。曳,拖着。⑥ 或:有的人。⑦直:仅,只是。⑧是亦走:同样也是逃跑。
[典故内容]
魏国的梁惠王(姓姬名罃)即位后,从旧都安邑迁都到大梁,魏即改称梁。
战国中期的魏国,由于接连不断地向邻国发动战争,农田没有足够的劳力去耕种,老百姓缺衣少食,流离失所,国力日衰,一心想与诸侯争霸权的梁惠王,就设厚禄招募天下贤士以求富国强兵之术。孟子听说梁惠王招天下贤士治理国事,想使魏国转弱为强,于是来到魏国,向梁惠王鼓吹“仁政”。梁惠王就常常请他进宫谈论治国之道。梁惠王喜欢对外攻伐打仗,又乐于标榜自己爱民如子,埋怨邻国的人不向他来归顺。一天,他向孟子炫耀自己对百姓如何尽心时说:“我治理国家,真是费尽了心机,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灾民搬一些到河东去,同时还把河东的粮食调一些到河内去。要是河东有了灾害,我也照样这么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君像我这样尽心为百姓办事的。但是,邻国的百姓并不曾减少,而我的百姓也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善雄辩的孟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大王向来喜欢打仗,那就请让我用打仗来作个比喻吧。当擂鼓冲锋的时候,两边兵刃相接,这时有一方被打败了,士兵丢掉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向后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向后跑了五十步停下来,那些向后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讥笑向后跑一百步的士兵胆子太小,你以为对不对?”
梁惠王说:“不对!逃五十步的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他们的行为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接着说:“你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你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增多了。如果你实行仁政,那么别国的老百姓就会来投奔了。”意思是:你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能希望自己的人民多于邻国了。老百姓能丰衣足食,不饥不穷,在这样情况下,说不能王天下,那是没有的。凶年不知赈济,人饿死了,说那是凶年饿死的,这何异于用刀杀了人,反而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刃杀的,你如果不把人的灾难归罪于年成,天下人民就会归顺魏国了。
孟子编了这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战场寓言,就是要讽刺梁惠王在仁政上并没有做到位。在孟子看来,封建社会的君主都很自私,他们把国家和人民都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有时做些救灾之类的善事,使社会得到暂时安定,就非常知足,认为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梁惠王所做的只不过是小恩小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因此算不上尽心,与那些无所作为的君主相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梁惠王还自以为比别人强,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区别呢?就因为它揭示了人的这种自足自满心理的荒谬与可笑,使梁惠王自己也觉得可笑而不得不承认错误。
后来,人们引用这则成语,比喻缺点或错误只有程度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新闻推荐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