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平羌便民市场
改造前的平羌农贸市场占道经营严重 柏杨社区供图■记者赵径文/图
小市场装着大民生。农贸市场作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不仅是事关群众“菜篮子”的民生工程,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场所之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心城区柏杨街道办事处柏杨社区的平羌便民市场,市场里创卫创文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以往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卫生脏乱差等乱象不见了,现在的市场干净整治、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场旧貌换新颜
市民购物更舒适
平羌便民自建还房小区位于柏杨社区24、25、26组,属于开放式“三无老旧小区”,20多年来小区内自发形成了一个有740家摊位的农贸市场。平羌农贸市场辐射周边20余个小区,服务人口3万余人。它的存在,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也为附近乡镇农户自产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平台,但平羌农贸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
居住在市场附近的王女士回忆,在她的印象中,昔日的平羌农贸市场,道路两边多是地摊,在买菜高峰期更是堵得水泄不通,市民推自行车路过都很困难,摊贩自搭的雨棚各式各样,看起来杂乱无章。市场散场时,地面上的菜叶、塑料袋、烂水果等到处都是,很不美观、卫生。
据了解,今年以来,柏杨街道办对照创卫创文工作要求,坚持“合理、便民、不扰民”原则,按照“定时间、定品种、定区域、定管理”要求,对平羌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平羌便民市场。
“我们拆除了各类临时建筑、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对平羌小区内三米巷下水道进行了改造,修补破损路面,铲除小区墙面‘牛皮癣’小广告等。同时规划好了非机动车停放点,有效解决了乱停乱放现象。”柏杨社区党委书记徐敏告诉记者,社区还成立了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组织居民按照“扫干净、摆整齐、码规范”要求,逐步消除各类乱象顽症。
市场的改造升级增强了市民购物的舒适感,也规范了小区生活秩序,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现在市场干净很多,摊贩都不会乱扔垃圾了,摊位规范后,感觉路都变宽敞了不少,买起菜也舒心很多。”正在市场买菜的市民李艳对市场的变化非常满意。
合理规范
让市场更有“温度”
在改造升级后的平羌便民市场,记者看到: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整齐地摆放在蔬菜摊区里,新鲜水灵的样子吸引着顾客的目光;水果摊区里,桃子、西瓜、葡萄等新鲜水果正静等着人们的挑选;副食区里,白胖胖的馒头、酱红油光的卤味以及飘着油香味的各色凉拌菜“住”在干净、透明的展示柜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们把小区内原有的740家摊位,经整治后压缩到临时便民摊位193个,全部控制在小区内部的3条纵向巷道,摊位限定只能销售蔬菜、水果,分为便民、蔬菜、水果3个区域,所有摊位统一制作,采用统一的雨棚和样式,其它经营户全部进入门市经营。”徐敏说,“考虑到周边乡镇农户,尤其是老年人背菜来卖,以及小区家庭困难做点小生意的人,我们还特意为他们设置了自产自销区,一方面让他们有指定摊位,另一方面也扼制了乱摆地摊的乱象。同时,摆摊时间也做了规定,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有效保证不扰民。”
对下一步市场的管理,徐敏表示,社区将配备更多的保洁员和市场管理人员,加强市场卫生保洁及管理好市场秩序;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政策,让市民形成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共同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小区氛围。
平羌便民市场的建设与提档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市场改造带来的便利,从小细节上体现出大关爱。
新闻推荐
陈立群(中)在台江县南冬村进行家访(视频截图,9月2日摄)。他是浙江名牌高中校长,退休后,拖着病体,独身来偏远的贵州大山里义务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