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不要轻易否定“饮酒免责协议”的积极意义

来源:皖北晨刊 2019-09-25 16:49   https://www.yybnet.net/

□苑广阔

近日,一封“承诺书”在网上引起热议,签署这份“承诺书”的是20余名七旬老人。他们组织同学聚会,担心有人酒后出现意外,大家主动签订《安全责任自负承诺书》。但律师对此表示,此份《活动安全责任自负承诺书》虽然合法有效,但是参与者的法定义务并不能因此免除,不能成为同学聚会相关主体的免责文书。

国庆长假将至,各种宴席、聚会又多了起来。在参加宴席、聚会期间,难免借酒助兴、觥筹交错,而因为饮酒导致各种意外情况发生的例子也不鲜见。尽管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归为“意外”范畴,但是随着公众法律意识、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几乎每一起意外事故的发生,都意味着一起乃至数起的法律诉讼。

这样的法律诉讼,多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所以即便法律可以做出决断,但却无法避免对人际关系带来的伤害。更何况,对于因为饮酒导致意外的当事人来说,无论赔偿多少钱,都无法换回健康和生命。所以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聚会期间少饮酒,尤其是尽力避免酗酒、醉酒。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中这20余名老人所签订的“饮酒免责协议书”,显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饮酒免责协议书”合法有效,但是参与者的法定义务并不能因此免除,不能成为同学聚会相关主体的免责文书,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这份责任书,确实给同学聚会带来了很多的改变。比如说席间没有人像以前一样拼命劝酒了,聚会期间大家更加关心和照顾彼此的身体状况,这样既避免了老同学受到各种意外情况的伤害,同时也避免了自己“惹祸上身”。

所以说,“饮酒免责协议书”的签订,本身就是对参加聚会者的一种提醒,一种规劝。即便如法律界人士所说,如果真在聚会期间发生意外,仍旧需要由司法机关来厘清责任,但是这样的提醒、规劝和保护,本身就具备未雨绸缪的作用,其正面意义不能轻易被否定。

新闻推荐

把摩托车“典当”后再骗走 该行为如何定性?

把自己的摩托车典当换了钱,几个月后,又以“试骑”检测性能为名,将摩托骑走,既不给付赎金,也不归还车辆,这种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不要轻易否定“饮酒免责协议”的积极意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