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医疗卫生条件不行,孩子成活率低,邻居王奶奶生的孩子也不少,但只存活下了一儿一女。
那年,王爷爷相中了邻村老徐家姑娘,因为老徐家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家有生儿子的好基因。徐家姑娘娶进门,一连生了仨丫头,王爷爷脸上挂不住了,又是求神又是拜佛,王奶奶则悄悄寻了一些生儿妙方让儿媳吃,徐婶肚子倒是争气,隔一年怀一个,但都是丫头。第六个丫头出生后,王奶奶说孩子夭折了,是个男孩,心疼得她半月没出家门。后来听说,其实徐婶生的还是丫头,一家人碍于面子,刚生下来便送人了。
那时政府号召育龄妇女做结扎手术,妇女主任动员了徐婶半天,她才同意去,但走到半路她便溜了。母亲说,和她一般大的妇女,一般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生两个的属于思想比较先进的,最多生三个便不想生了,所以大家都积极去做结扎手术,只有徐婶例外,她也有自己的苦衷。
徐婶也想做,但奈何公婆不同意,她不能私自做主“断”了王家的后,于是又连生了两个女儿,后面这两个女儿都是剖腹产,医生告诫徐婶,不能再怀孕了,剖腹产只能剖两次。王爷爷听说儿媳不能再生了,精神彻底崩溃,在家喝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了条命。
但王爷爷从此听不得人家说“绝户”两个字,谁若当着他面吐露出这两个字,他一定拼出老命和人家干架。王奶奶常哀叹,自己也是有孙子的,就是出生便夭折了。她心疼儿子,说儿子养了一群丫头,他就得一辈子吃苦,推一辈子耧车。那时种地主要都是手工劳作,往地里推粪、往猪栏里推土、往家里推煤这种力气活儿女孩干不了,若是家有儿子,十六七岁便可以挑大梁,父亲也省事不少。所以,王奶奶说,自己儿子得推一辈子耧车。
外人想劝王奶奶想开些,但话到嘴边,细琢磨一下感觉不妥,因为毕竟王奶奶说的是事实。麦秋两季,王叔一人承包了家里大半儿农活,女儿们只能打下手,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但这种状况没持续多久,伴随着农业机械化越来越普及,王叔种地再也不发愁了。
徐婶家的女儿长得赛天仙,学习也优异,有两个考上了中专当了教师,有两个做生意发了财,带动着其余三姐妹经商做生意,小日子过得都非常富裕。她们给父母在城里买了楼房,但徐婶不愿去住,她和王叔舍不得家里的菜地。后来,农村旧村改造,徐婶家也搬进了村里的楼房,集体供暖,天然气到家,再也不用推耧车了。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徐婶的小女儿犹豫要不要再生一个,徐婶坚决反对,不要再生了,现在国家条件那么好,生儿生女都一样,而且独生子女政府还给补助,社会有医疗养老保险,将来老了可以去养老院,把一个孩子培养好了就行,要图质量不要图数量。
徐婶小女儿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女婿三代单传,她这样说不怕亲家不乐意?徐婶笑着说,啥年代了,还有这观念,原来重男轻女那是过去生产力落后,有些活儿只有男孩干得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女孩也能开飞机,也能挣钱养家糊口,也能顶天立地了,若是还有那些封建陈旧观念,才会被人耻笑瞧不起的。(马海霞)
新闻推荐
民警查获超员车辆。本报讯近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一大队连续查处两起车辆超员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