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冒牌公众号“出没”,请小心!

来源:皖北晨刊 2019-10-24 16:40   https://www.yybnet.net/

□庞晟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推陈出新”。最近,一种新型诈骗悄然出现: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冒充正规机构,或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日前,腾讯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对4.5万个仿冒欺诈类公众号进行打击处理。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这种冒牌货种类繁多。据微信官方介绍,它们的类型五花八门,有的以用户信用卡逾期名义,通过客服将用户引至仿冒的银行公众号进行扫码支付;有的提供“官方高考报名、招生”服务,蹭高考的热点冒充官方招生、报考的机构及部门提供虚假服务。

实际上,网上代注册和认证公众号的个人、机构大有人在,在某些电商平台上,甚至可以“代售、出租”公众号。公众号注册流程也是十分简单,认证需要机构或者企业的执照等信息,但也可以获得更多权限,比如开通支付通道。

冒牌公众号的活动越猖獗,就越需要平台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网络平台方首先得从源头遏制公众号造假的现象,进一步完善注册、管理流程。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击冒牌公众号,对异常情况跟踪监管、及时查处,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大部分网民普遍缺乏有效甄别海量信息的能力。对个人而言,不要随意关注陌生的公众号,涉及到需要提交关键信息时,比如身份证、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要进一步确认公众号真伪,发现违规冒牌公众号要及时举报。一旦被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案。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健全、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彻底铲除“冒牌公众号”泛滥的生存土壤。相关监管部门要形成监管合力,对于那些通过假的微信公众号诈骗钱财构成犯罪的,监管部门除了行政处罚之外,还要将相关犯罪线索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诈骗或者合同诈骗等刑事责任。

新闻推荐

骑车撞上石头 民警找出“石主”

10月21日上午,两名手拿锦旗的群众,来到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事故中队,表达他们对该中队民警的谢意。事情还要从10月11日说起,当晚...

相关推荐:
秋景美如画2019-10-23 23:46
猜你喜欢:
评论:(冒牌公众号“出没”,请小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