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发布的《2018-2019网络“黑公关”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已替代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成为网络“黑公关”的重灾区。2019年以来,包括腾讯、美团、拼多多、360等在内的企业,均多次披露遭遇“黑公关”的详细情况。
“黑公关”不是新生事物,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投机恶趣味,以口舌笔墨妄生是非,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且土壤深厚,形态多变,不易拔除。尤其随着互联网社会的下潜渗透,舆论传播和传媒生态不断重组重构,这更给无孔不钻的“黑公关”提供了新的投机空间,哪里有缝隙就从哪里钻出来,结果就是网上舆论捕风捉影,真假不分,耸人听闻,乱象丛生。在上述报告重点分析的66个具有典型“黑公关”特征的案例中,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占比竟然高达65%
。“黑公关”对应着黑利益。在一条条严密的黑色传播链上,寄生着很多“谋食者”和“幕后金主”,他们刻意营造出的网络“伪舆论”,往往有着极好的隐身效果。调查发现,一些“黑稿”往往首发于境外媒体网站,再推动境内转载,攻击效果一旦达成,便将境外稿源删除,后续调查取证就会非常困难。几年前,新东方曾被一篇《“涕血玫瑰”投诉新东方老师》的网帖搞得非常被动,该帖两天就扩散到3000多个网络论坛,新东方随后公布了投诉举报邮箱,希望“涕血玫瑰”直接与新东方联系,但这名自称受侵害的学生始终未曾露面。国内一家大型网购平台最近就摊上了类似遭遇——17日,一篇“拼多多被曝售卖轩尼诗假酒”的报道牵出一起售假案件。拼多多方面表示,报道所涉店铺早已于9月6日被平台关店处理,而且平台的处理链路清晰,程序规范且有据可查。令人费解的是,多家媒体表示,12月17日晚间曾有公关公司组织大量微博号段将“拼多多商家被曝售卖假洋酒”推上热搜榜,其背后动机耐人寻味:一起早在9月份就被平台自查自纠的“3瓶假酒事件”,一起再司空见惯不过的常规处置,为何却在几个月后毫无征兆的沉渣泛起,群起吊打?
毫无疑问,“黑公关”已成网络公害。若由其任性妄为,带来的将是一场生态性灾难,既欺凌了企业,破坏了网络和社会商业环境,也混淆了视听,侵犯了公众知情权。不难发现,在一个畸形“话语圈”里,任何行业和企业都是脆弱不堪的,其潜心用力耗费无数资财和时间精力打造出来的品牌信誉度,无形间却被一些虚无缥缈的“策划事件”化为无形,这种“不对称打击”,着实害人不浅。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企业“自证清白”,显然是防不胜防,而且是终归徒劳的,甚至“越描越黑”。有人会说,网络舆论环境各种声音交织,总会让事实真相露出水面,自有其自净功能,但这种自净会有“时间周期”,且博弈艰难,这样的网络自净显然是失灵的,难以指望。这时候,急需权威的发声渠道提供“真实的声音”,急需要“不信谣不传谣”的网民高素养配备,更需要相关监管的强力介入,通过对网络舆论进行常态的、具有高度技术可行性的“扫黑”,严密监控且能刚性惩戒,给“黑公关”以伸手必被捉的严厉警示,如此方能还网络空间一片风清气正。刘子成
新闻推荐
12月21日晚,长沙万家丽路长沙大道口路段一处路面塌陷。事发现场可以看到,塌陷处宽度目测约五米,有水从管道里不断地涌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