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日,一篇题为《一位89岁老人的最后44天:严重中风后被迫辗转四家医院》的网文热传。文章称,广州市民章程(化名)89岁的母亲突发中风后,却因“医保规定住院不得超过15天”被迫多次转院。该网文再次引发公众对“住院15天就得出院”这一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医保部门人士则表示,医保政策从来没有限定过病人的住院天数。
“住院不得超过15天”,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医保规定呢?医保部门则明确表示,医保政策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以康复的情况来决定住院的天数。
那么,“住院不得超过15天”是空穴来风吗?其实也不然,“住院不得超过15天”确实是一种存在的潜规则,不少医保定点医院是这样做的。
“住院15天就得出院”的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就像报道里提及的章程年近九旬的母亲突发急性脑卒中,家人紧急把老人就近送往一家三甲医院治疗。住院到第11天时,医生表示病人已度过急性期,住院不能超过15天,需要转院。就这样为了给老母亲治病,他们多次转院治疗,一次次转院,一次次折腾,才躲避了“住院不得超过15天”的潜规则。最后一次还托了不少关系,才又“住院治疗了15天”。
用“不断转院的方式”躲避“住院不得超过15天”的潜规则,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是十分苦恼的事情。一则,反复转院不利于治疗,因为每一次治疗都需要“推倒重来”,不能延续治疗的连续性;二则,反复转院,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在这次事件中,一味地怪责某一方,似乎都有欠公允。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让各大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病床周转率、医保控费,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等,让医院与医生都变为“精算师”。
规章有规章的合理性,执行有执行的苦衷。但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人”,是如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如何让患者减少折腾,最大程度享受社会保障的福祉。莫让“住院15天就得出院”成为社会流行病,因为其违背了医保的初心。
新闻推荐
12月4日,在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闭幕式上,历城二中学生苏亚、李天睿、王天一获得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