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1月6日,一段“老人用绳吊孙子下楼救猫”的视频引发关注。原来,事发前老人的猫被困在了四楼阳台,结果老人竟把男童用绳子吊着悬空去救猫。对此,辖区居委会回应称,老人与男童系祖孙,两人均平安,已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吊孙救猫”,或许在老人看来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危险的操作。由于孩子是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并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即便是孩子自愿救猫,相关监护人也有违法的嫌疑。
同样的,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老人作为监护人,负有安全保护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但要求监护人在孩子面临危险时,去及时救助、帮助并提供庇护,更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以预见的风险。“吊孙救猫”显然是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的,是一种放任风险、鼓励犯险的行为,属于不正确履行监护责任的做法。
对于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中的类似现象,往往归为“心大”,止于道德批评。事实上,类似现象用“心大”来概括,混淆了监护责任与方式失当的界线,模糊了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的底线,以至于因“心大”导致的未成年人伤害时有发生。家庭监护中的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不完全是家务事,需要设置清晰的尺度,为未成年人的监护列出明确的“负面清单”,来规范家庭监护行为。
“吊孙救猫”这种操作,成年人作为职业服务都有严格的限制与保护,更何况是未成年人。这种行为具有可以预见的风险,应当属于监护责任中被禁止的行为。需要强调的是,不能靠风险产生后果来反省,否则只会是悔之晚矣,于事无补。
杜绝“心大式监护”,需要通过完善立法,需要细化监护人的责任设计,用法规的形式教会监护人如何来照看孩子。建立监护人监护责任与行为的规范,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装上法治的“警示灯”。
新闻推荐
1月9日,微信在广州举行微信公开课Pro活动,这是微信一年一度“秀肌肉”的时刻。过去几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