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2020微信公开课PRO广州开讲,微信2020生态初现 张小龙“未到场” 微信“未 完成”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1-10 01:42   https://www.yybnet.net/

2个创新

短内容将在新版出现 春节红包会“上新”

2点设想

好友数量能否突破5000上限 能否打通移动互联网的信息边界

2个坚持

注重推荐而不是分发 多种方式判定内容的质量

2点反思

公众平台很长时间只有PC web版 公众平台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

“很抱歉这次没有来到现场,其实我是故意的。”

昨日,广州,张小龙通过一段录像为2020微信公开课Pro开场,在录像开头,他调皮地丢出了这句话。可能谁也没有想到,一场万众期待的演讲,会出乎意料地通过录像的方式呈现。

在微信公开课Pro“未完成Always Beta”的主题下,这段15分钟的录像不仅透露了微信更新的方向、微信搜一搜和小程序的关系,还有张小龙对于微信进化的总结——“伴随着未知和不安”。张小龙说,“微信团队这么大了,面临的问题从早期的怎么做,到了现在做什么”。

微信会做什么、驶向何方?

需谨慎平衡

用户隐私与精准推送

“信息互联的影响”在张小龙的录像中,占了大量篇幅。因为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工具或者说平台,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变化,而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用张小龙的话说就是: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因此,相比于分发信息,张小龙更愿意使用“推荐”这个词。这种敬畏感,奠定了微信进化的基调。

演讲摘录

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的,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人们看到屏幕上的视觉信息,超过了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信息。人们看到的是远方的图像,听到的是远方的声音。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但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人都随时在线,并且面临海量的信息。

这在历史上,甚至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看这种影响,包括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搜索的困难。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这个问题。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微信个人号好友

可能会突破5000个

在前阵子更新的微信7.0.9中,好友上限得到了“突破”:“仅限聊天”的好友不占微信好友的5000名额上限。在张小龙的演讲中,他透露了对于5000人限定的态度。

演讲摘录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动里面。比如,中学、大学同学,因群而活跃起来。

过去,学术上有个词,叫邓巴数,是说一个人最多有150个好友。但在微信里,显然它被打破了。人们对于好友的维系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之前我们限定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现在有将近一百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们要扩大好友数目了。

我记得附近的人上线时,我自己其实都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这种思考,其实会一直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面。就像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技术手段很难判定质量

实验了社交推荐

如果要在微信生态内找出一个功能来诠释张小龙对信息的敬畏,那么,作者体系是很好的代表。2018年,微信开始了作者体系的搭建,2019年,作者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而在2020年,作者体系依然是微信关注的重点。此外,看一看也被张小龙重点提到。

演讲摘录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传播,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

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我们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很类似。

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是你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的。我们在看一看里实验了社交推荐,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它是一种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

海量的小程序支撑长尾的搜索需求

在现场,张小龙为未来的微信搜索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微信做小程序时,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微信2019年花了很大力气去探索搜索,现在,输入一个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包括了文章、视频,甚至商品,这些数据都是平台自动爬取的,可见,目前的微信搜索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索引。未来,微信搜索将让中国流量改变新航道,而小程序是核心底层。

演讲摘录

与web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然是我们一直要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我们有两个小失误短内容将是发力方向

在张小龙发言的最后一部分,讲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两个小小的“失误”以及对短视频介质的思考和遗憾。事实上,这体现的,是微信背后的焦虑。自2015年起,微信公众号打开率逐年降低,微信公众平台也正在寻找下一个出口。毫无疑问,短内容将是微信公众平台下一个发力的重点。

演讲摘录

在微信的起步阶段,我就说过,我们基于手机来做app,不基于pc来做。pc端只是辅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将我们的产品普及到每一个人都能用。

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年有两个小小失误,一个是公众平台。很长时间都只有pc web版,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另一个是,也是更重要的,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但我们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那使得我们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说,公众号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这样一个原因。

我们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视频的,是因为当时我有一个认知,对于十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就像之前在公开课所说的一样,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所以这里,也是作为一个对新版本的小预告吧。

春节即将到来,我们在红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创造,可能也会吸引你来发挥你的创造力,这里也预告一下。

2019

我与微信

码上经济规模已达8.58万亿

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微信·码上经济课题研究组以及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码上经济影响力报告》显示:2019年,微信带动码上经济规模已达到8.58万亿,码上经济就业机会2601万个。

“一码走天下”已成为用户生活的新方式。在零售领域,通过微信支付达成交易的人均交易数量达到5.8次;扫码点餐月均交易笔数同比2018年增长619%,扫码出行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05倍。微信小程序刷码支付服务,助力地铁进站效率提升300倍。

据微信支付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间,微信支付中小商家交易笔数三年增长10倍。截至2019年,超5000万个体商户和商家活跃在微信支付平台,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数的79.4%。

微信支付分用户数破1亿

昨日,微信支付团队披露了微信支付分上线一年的“成绩单”,发布了先享卡、商家券、会员支付组件等新产品。 据微信支付团队透露,微信支付分上线一年来,用户数已突破1亿,覆盖30多个行业,80%的押金用户已开始享受免押金服务,为用户节省了近千亿押金。微信支付分用户年龄主要集中于20至35岁,且下沉城市的用户增长更快。每个支付分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支付分服务3.8次。 比如,通过微信支付分,用户仅需不到10秒就能在小电的微信小程序上免押租赁充电宝,该微信小程序用户量环比增长20%。微信支付团队全新推出的“微信先享卡”,则将把微信支付分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未来,我们希望支付分成为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将持续探索信用档案、极速退款等新的产品模式。

小程序全年创造8000亿交易额

昨日,小程序相关数据发布:目前,微信上线的小程序超过100万个,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2019年累计创造了超过8000亿交易额;人均访问小程序次数上涨45%,人均使用小程序个数上涨98%,用户使用小程序次日留存率达59%,。

作为小程序的类目之一,微信团队首次披露了小游戏商业增长数据。2019年,小游戏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亿,整个平台的商业规模较2018年增长超35%。

2020

微信与我

微信红包增加“封面” 可付费定制

昨日,在2020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之父”张小龙透露,会在红包上有一些新的创造。当天,红星新闻记者将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体验后发现:新版本微信的红包功能多了一个“红包封面”选项,用户在输入11位领取序列号后可领取红包封面。

1月9日,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cover.weixin.qq.com)已上线。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平台的开放注册范围为企业、政府、媒体和其他组织。今年或许也不对个人用户开放定制红包封面功能。 据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介绍,在注册、并完成主体认证后,用户可上传红包封面定制信息,包括素材图、封面简称、品牌Logo、封面故事素材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当完成红包封面的定制后,提交给微信团队审核。审核通过后,选择红包封面的使用人数,并支付款项生成订单。下单成功后即可生成红包封面二维码、领取序列号、领取链接,用户领取后可在发红包时使用。

新闻推荐

【社论】春运启程 用行动兑现“一路顺风”

明天,2020年春运将正式启动。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春运,依旧是车水马龙、星光不问赶路人——数据显示,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2020微信公开课PRO广州开讲,微信2020生态初现 张小龙“未到场” 微信“未 完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