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

来源:榆林日报 2020-01-10 09:39   https://www.yybnet.net/

周珊珊

近日,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人格权编草案,将隐私的定义完善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这意味着,“私人生活安宁”成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除了线下的现实生活,更涵盖线上的虚拟社区。尤其在网络空间中,私信评论里的垃圾广告、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露;垃圾短信难以退订、骚扰电话频频响起,无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某种程度上说,线上的侵权行为可能会比实体的“不可量物侵害”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同时也更难追责。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法律对此做出规定,正是对不良现象给出的有力回应。

“安宁权”入法,不仅关系到判定相关事件是非曲直时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能促进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边界的确定。相比法律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权利的规定,“安宁权”更多着眼于人的精神层面。尤其当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安宁愈发成为一种心灵的刚需。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普及,人脸识别、AI等新场景也引发了新的讨论。未来,“安宁权”的适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扩大。世上或许不存在绝对的安宁,但我们可以期待,法律不断织密私人空间的防护网,线上线下的多重生活环境将更加安全、宁静。

新闻推荐

在智能“镜像”中反思文学创作 ■ 韩小乔

近日举行的第二届语言智能与社会发展论坛发布了《推进智能写作健康发展宣言》。专家们呼吁,智能写作在发展中应当以人为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