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登荣
年是一个温暖的动词。农历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年的氛围就渐渐在大地弥漫开来。无论是偏僻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人们脸上的笑意增多了,脚下的步伐加快了,生活的节奏跳跃起来了,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强烈的动感。
最先感受这温暖动词的,是寂静了大半年的村庄。改革开放的洪流,让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的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躬耕田野、寻求温饱的小农思想,悄然成为“明日黄花”;“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慢慢让好男儿们“志在四方”……无论是精壮的男子,还是妙龄的女孩,每当春姑娘降临大地时,他们像候鸟一样,“扑腾腾”离开生养的故土,走向精彩的外面世界。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离开之后,村庄顿时变得静谧了、落寞了。当凛冽的寒风与飞扬的雪花降临村庄之后,人们知道:年,即将盛装登场了!年,自然会唤起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子情愫,让他们开始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妈妈的味道。于是,他们变得更加勤奋、更加忙碌,匆匆打理手中的工作,然后带着一年的收获、一年的疲倦、一年的思念,如同一只只归雁,从天南地北、四面八方,踏向回乡的路。不多久,一间间空旷了许久的房屋里,响起了久违的欢笑。
年,这个温暖的动词,带来的不仅是团圆的欣喜,还有乡村振兴的律动。回乡的游子们,来不及洗掉身上的风尘,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趁着这短暂的休憩时光,将自己打拼得来的成果,转化为对自己家园的装点、打扮。有的,一起动手,整修村道、加固塘堰、修缮祠堂,为公益事业奔忙;有的,推倒陈旧的老屋,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建造漂亮的小洋楼;有的,对已有房屋进行颠覆性的装修:客厅里,装上吊灯;卧室里,安装空调;厨房里,添置冰箱;厕所里,安上淋浴器、抽水马桶……那些城里家庭有的设施,纷纷走进农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为乡村增添了动感,增强了温暖。
年,同样是给城市带来温暖的动词。最能体现这种温暖、这种动感的,是城市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饭店、餐厅、歌厅。进进出出的顾客,脸上喜笑颜开。他们用一次疯狂的购买,作为对自己的犒劳;他们用一回聚餐,感谢相伴春夏秋冬的同事友朋;他们用一次放歌,来消解生活的疲乏,振作生活的勇气。
年,这个温暖的动词,在除夕前三五天达到峰值。生动演绎这种温暖动词的地点,在车站、在机场、在码头、在高速公路……回乡过年的人们,汇聚成浩荡大军。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纵贯东南西北的高铁网络、干线与支线交错的机场,开始了一年一度世界上最壮观的人口大迁徙行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无处不飞溅着这个温暖的动词。
除夕夜,年这个温暖的动词,到达最鼎沸、最灿烂的时刻。
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内陆,还是在边疆,家家户户都摆上丰盛的团年饭。人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庆祝丰收,庆贺团圆,祝福亲人,祝愿明天。年夜饭中,洋溢亲情,洋溢温暖。接下来,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守岁”。这时,老人们会把事先准备的“压岁钱”一一分发给孙儿孙女;儿女们也会把红包,恭恭敬敬地呈送给辛苦的父母;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同学群、亲友群、同事群中,进行微信抢红包的游戏,烘托节日的气氛。时钟指向零点时分,早已经按捺不住兴奋的小孩们,会走出户外,点燃烟花、鞭炮。顿时,漆黑的夜空里,烟花飞溅,鞭炮轰鸣,让夜空增添了亮丽,增添了喜气,更增添了温暖,增添了动感。
年,这个温暖的动词,陪伴人们告别昨日的辉煌,走进崭新的岁月,迎接生活的磨砺,创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上马街道多部门多举措齐发力 确保群众过一个整洁、畅通、祥和的春节
卫生专项整治,营造干净的节日环境。夜间安排交警执勤,严打酒驾行为。半岛记者黄冬梅通讯员王路超新春将至,为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