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是我比较早读到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当时应该也就十六七岁的年纪。爸妈没看过这书,只知道是名著,大大方方任我读,从未想过去检查一下,于是我面红耳赤地看完了这一百个故事。
当然,只有一小部分故事让我看得不好意思,而个个故事都很精彩,放在14世纪的欧洲,确是名副其实的惊世骇俗。据说薄伽丘大约在1345~1351年写成此书,但它正式出版却是在差不多一百年之后的1471年,并且毫无意外地被天主教会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气得把薄伽丘的坟都挖了……
可不是气吗,N多个故事都在讽刺修道士。但《十日谈》成为许多文学评论家眼中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当然不仅因为这些,而是因为故事中那些真实的人性,无论贵贱。
最近又翻开这本已经泛黄的厚厚的书,重新读来,除去故事依然那么好看之外,还多了些不同的感受。
小说的背景是被鼠疫黑影笼罩的佛罗伦萨,为了躲避蔓延的瘟疫,七个年轻女子决定去城外的别墅避难,并邀请了三位青年同行。这十个人决定以讲故事作为消磨时光的选择:他们每天定出一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各自讲一个故事。
与被瘟疫侵袭的城内相比,薄伽丘给这十个青年男女营造的环境,不折不扣是个世外桃源:大家各自带了男女仆人,衣食住用无不舒适。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每天就是漫步花园,欣赏美景,午休后来到草地上围坐,开始挨个儿讲故事。
虽然明显可以看出,对于这些讲故事的男女们过的日子,薄伽丘并无心多加笔墨,但那寥寥数句,却格外令我向往:这是怎样的神仙日子啊!也正因此,这样的日子十分短暂,从动身离开佛罗伦萨再到他们返家,前后只有半个月。
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故事,看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富有的侯爵,娶了一位美貌贫穷的少女,婚后妻子对他百依百顺,他却莫名其妙起了考(折)验(磨)对方的念头,不仅将妻子生下的儿女从她手中抢走,声称要把孩子杀死(其实送去别处抚养),然后毫无理由地休掉妻子,等女儿长大后,侯爵又假称自己要娶这个年轻姑娘,把前妻叫来帮自己准备婚礼……最后,当他看到前妻依然没有怨言地俯首顺从时,这才告诉她真相。
除了心理变态,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来解释。
可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成为压轴,结束了这梦幻般短暂的世外桃源故事会。十位主人公回到了佛罗伦萨,在他们相聚的教堂门口分手,各自回家。而我记得,那位最先提议了此行的女郎家中,已经没有任何亲人还活着了……(文/菲洛梅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14日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孙文斌故意杀人上诉案并当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