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不少人已经复工,要为了上班或远程工作而早起。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早上被闹钟叫醒后迷迷糊糊、反应迟钝。如何在睡醒后更快地清醒过来?最近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醒来后要迷糊很久,可能是闹铃选的不对。
刚睡醒后昏昏沉沉因为有睡眠惯性
科学家将人们刚睡醒后,认知能力缺失、警觉性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为睡眠惯性。睡眠惯性会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解。一般来说,这种状态集中发生在睡醒后15到30分钟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惯性可能只会让我们在起床后“傻”一会。但对于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来说,睡眠惯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值夜班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在半夜醒来后,需要立刻开始工作,为患者开药、护理或是进行手术。还有待班的消防员、长途车司机、火车或飞机的驾驶员等,他们都需要立刻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进入工作状态,如果这个转换过程不能快速进行,就可能酿成事故。
睡眠惯性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睡眠惯性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且受到睡眠情况、昼夜节律和睡眠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睡眠剥夺会加重睡眠惯性带来的不适感,因此当你熬夜之后睡觉,第二天醒来常常会感到格外地昏昏沉沉。另外,身体希望遵循你的昼夜节律,也就是在生物钟认为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如果你在昼夜节律中的“生物夜”中醒来,也会感到格外迷糊——这也是我们觉得倒时差格外困难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睡眠惯性的强度也与你醒来时的睡眠阶段有关。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分为4个阶段,如果你正巧从“浅睡眠”的阶段中醒来,那么恭喜你获得了一个清醒的早晨。然而如果你不幸在“深睡眠”阶段被吵醒,那可能就要面对一个浑浑噩噩的上午了。
换个闹钟铃声可能让你起床更清醒
对于没有资格睡到自然醒、必须要听着闹铃声早起的上班族来说,什么样的闹铃声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清醒过来?
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项研究发现,闹铃声会影响起床后睡眠惯性的强度。研究人员专门设计了一套在线调查系统,测试了50名志愿者在自己家中起床后的状态。研究统计了每个人的闹铃声,并且根据标准化的睡眠惯性量表来对他们的睡眠惯性进行量化。研究发现,相比于那些“哔哔哔哔”的闹铃声,更具旋律性的铃声,往往能让志愿者更加迅速地清醒过来,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闹铃,效果更好。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夜路走得多了,李鬼总会撞上李逵。2月19日晚间,华创证券召开了一场“假电话会议”:邀请了一位号称星期六子公司遥望网络“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