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媒体谈信用惩戒乱象:不能把所有看似失信行为都与老赖等同

来源:法制日报 2020-07-15 07:53   https://www.yybnet.net/

法制日报7月15日消息,近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当前信用惩戒存在的乱象,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地方把信用惩戒当成了“筐”,以“文明”“道德”“诚信”等名义,把很多社会问题都纳入社会信用治理,甚至把一些已有专门法规规范的问题,也都加上了信用之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于失信行为当然应予以惩戒,这也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各相关部门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社会信用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们对信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一背景下,信用惩戒作为公共管理工具,其有效性越来越强,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许正是这种有效便利的特点,使得原来司法机关常用于惩戒“老赖”的手段,被不少地方用在了更为广泛的公共领域,甚至包括了闯红灯、公交霸座、没有“常回家看看”、欠缴物业费等已有专门法规规范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在事实上模糊了失信与失德、违纪、违法等的边界,致使信用过度渗透人们的生活,也明显与法治精神相违背。

由此说开,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但不能把所有看似失信的行为都与“老赖”等同,两者在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一切不规范行为,无论大错小错都纳入失信记录,反而降低了信用惩戒的权威性。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新闻发言人就曾对外表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合理适度,防止失信行为认定和记入信用记录泛化、扩大化。今年5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不该管什么,严格框定信用边界。这都是进一步推进信用惩戒法治化的明确信号。

归根到底,信用惩戒还是为了“治病救人”,信用惩戒这把锁不能乱加,要依法而为,既要让真正的失信人陷于“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境地,又要让守信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守信红利”,还要让那些知错能改的失信人有信用修复的机会。最为关键的是,从制度层面完善社会信用立法,依法科学界定守信、失信标准,阐明信用奖惩措施的实施原则,明确排除与诚信不相关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红黑名单推出机制,让信用惩戒更精准,让信用治理更有效。

(原题为《信用惩戒这把锁不能乱加》)(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一份信任,救下这个年轻的生命

急诊室是见证人们生死关头人生百态的科室。在纪录片《急诊室故事》中,摄像头捕捉到了一个个真实的急诊故事,展现了“生命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于青春的散文诗2020-07-15 00:55
评论:(媒体谈信用惩戒乱象:不能把所有看似失信行为都与老赖等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