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手机“叮咚”一声响,看到楼组微信群里302室老聂发了一张照片,打开一看,心里一沉:熟悉的门洞、路灯,在每天邻居扎堆聊天、“撞背”健身的老槐树下,两个身穿白色隔离服、带护目镜的小伙子在一张纸上写点啥,不远处一辆救护车的刹车灯分外耀眼。下面的10个字更扎眼:本楼一住户昨晚被隔离。怪不得昨晚听到楼上一阵脚步声。
老聂平日喜欢发布一些从手机上看到的新闻、视频,虽有“失手”,但还是被称为小区“情报站、信息中心”。
一骨碌起床,看看米缸里有大半桶米,估计可坚持一周,打开冰箱,原本准备倒掉的剩菜剩汤还够维持一天;翻开衣柜抽屉,糟糕,上周购买的5个口罩还剩2个,于是严肃宣布:从现在起,全家进入二级响应状态,限定出门次数和人数;下载各电商平台App,无接触购买米面油菜蛋奶鸡鸭鱼;上下楼不得乘电梯,为了安全,爬十楼又何妨?家人脸色凝重,只有儿子嘟囔:不是还没确认嘛?
接着给领导打电话,语气带着点沉重和忐忑:楼上一住户被疾控中心接走了。而电话那头很是疑惑:不会吧?刚看24小时新增病例分布区域,没你这里呀?去看清楚,不要“谎报军情”。话说得像开玩笑,潜台词却是:要是开玩笑肯定没好果子吃。
想想也是,忙乎半天,网络没开电视没看,除了老聂没别的信息说明到底咋回事。干脆打居委会电话“怎么不来消毒”?人家也纳闷:疫情以来本小区没有病例呀?看到照片后也很慎重“核实后答复”。不一会儿,居委会主任亲自来电:搞错啦,你们这栋楼有个小伙子从国外回来,医学观察期满,检测合格,昨晚回家。
很快,小区公众号就有消息,开头还是那张照片,下面图注却是:昨晚我小区一户从国外回来的居民医学观察期满,三次核酸检测合格,现回家休息。居民所摄照片为疾控中心与社区医院、居民本人对接,三方签字确认,救护车准备驶离。
这时尴尬了,上班时间已晚,耍赖不去无疑坐实“谎报”嫌疑,只能埋怨老聂:啥“有图有真相”,多问一句不都有了?还是领导有格局:没事,就当一次演习吧!
新闻推荐
据报道,日前,文旅部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