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一个朋友请我劝导一下他今年大学毕业的孩子。该毕业生表示,他的目标就是考上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就等来年再考,过渡性的工作一律不考虑。
与该毕业生交流后得知,他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在班上成绩平平。无论怎么劝导,他都表示非公务员岗位不就业。据该毕业生说,他的同学对就业都有很高预期,有的像他一样非公务员岗位不考虑,有的要求专业必须对口,有的一心想进大公司。他们都表示,宁可待业也不凑合。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既不考研也不就业,而是一边宅在家中或四处旅游,一边慢慢求职。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慢就业”。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慢就业”作为一些人的人生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看到,“慢就业”一方面会增加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对于国家来说,不少行业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对于家庭来说,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自食其力才能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在等待中虚度年华是一种浪费,早日进入社会摸爬滚打,既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人生的历练。因此,全社会有责任引导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防止“慢就业”成为一种“流行病”。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适当降低求职期望值、适时调整预期目标,才是明大势、识时务、懂变通的明智之举。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不去闯一闯、试一试,怎么知道这条道路好不好?如果在试的过程中发现工作不那么如意,不妨一边“骑驴”一边“找马”。况且,也很有可能接受一份一开始不那么喜欢的工作,会慢慢爱上它呢。
新闻推荐
澎湃新闻7月17日晚上8点30分从重庆市开州区委宣传部获悉,开州区敦好镇滑坡事故失联人员搜救工作完成,3名失联人员已全被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