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降雨影响,近日长江上游干流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7月18日18时,长江三峡水库入库流量维持在6.1万立方米每秒,水位涨至161.69米。长江上游2号洪峰大流量持续汇入三峡水库。
已经在暴雨和洪水中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武汉航道人,再度迎水而上,吹响防汛保畅的集结号。
黄金水道上24小时保畅
武汉坐拥两江四岸,航道、水情错综复杂,江水中的航标对于黄金水道汛期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但这个时候,上到每个航标所处的航道趸船并不容易。航道职工们有的用木质跳板搭起了高架桥,有的用起了古老的“扯扯渡”……
长江武汉航道处的数字航道系统显示,7月初以来,该处出航138航次,出航时间373小时,巡航里程达4237公里,完成恢复、设置、调整航标作业178座次。以前航道条件好的时候,3天出航1次,现在几乎是每天要出航3次,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洪水期标志被冲走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在桥区水域,水流与桥之间形成夹角,水流紊乱,船舶碰撞、草渣堆积、流速过快等都会导致航标随水流往下淌造成航标丢失。“预料到工作量可能会很大,但没想到这么大,光是7月5日这一天,我们就恢复了9座航标。”大桥航道维护基地船长周伟说。
在微信群里,留着不完全的维修记录:7月6日0时10分,白沙洲大桥3号红浮恢复正常;7月7日1时37分,武桥左右通航标恢复正常;7月8日0时24分,白沙洲2号X形顶标恢复正常……
武汉航道处航道科长李健介绍,航标一旦发生异常,数字航道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值班室第一时间通知负责该航标的维护单位出航找回失常移位的航标,拖运至指定点位进行重新抛设定位,重新“上岗”为过往行轮指引方向,因此,维修的时间常常都是在深夜和凌晨。随着新的一轮洪水到来,微信群里的记录将继续累积。
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站在江边远眺,江面上漂浮着大量草渣、树枝,甚至还有油布、渔网等废弃物。
“这些浮渣特别烦人,容易缠绕在固定标志船的钢缆上,你别看露出江面的不多,下面看不见的草渣多到你无法想象,重的甚至有几千公斤,压着钢缆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发生航标流失。”簰洲航道处处长李冬海指向远处一座红浮航标说。
怎样快速高效清理这些草渣?航道职工们可谓是挖空心思地“想破脑袋”,挽篙、铁钩、砍刀、剪刀、锯子等“武器”纷纷登上“战场”,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
冒着暴风雨,航标员跪在坚硬的航标钢板上用刀砍、用锯割、用“两齿钉耙”勾,有时使用工具效果不理想,就戴上手套徒手去撕扯。遇到一些杂物砍不动,锯不断,他们只好用剪刀一刀一刀剪,费时费工,清理一座航标少则10分钟,多则1个多小时。
“你看那座白浮航标,已经堆积了很多草渣了,一会儿返程的时候就要清理。”每次出航恢复航标,大桥航道维护基地船长余勇平就用望远镜观察每座浮标的草渣情况,哪座航标草渣堆积的多,就拿个小本本记下来,返程的时候进行清理。驾船顺江一路上行,几乎每一座航标都不同程度地堆积着草渣。余勇平坦言,心里何尝不想把每一座航标都清理干净,可精力实在顾不过来,有些草渣不多的航标只能先放着,优先处理草渣多的航标。
360度巡防不留死角
武汉新港是我国现在最大的内陆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阳逻航道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专用航标多。
“从阳逻大桥往下一直到泥矶的南岸水域,有花山新港码头、水厂取水口、鄂州电厂、左岭卸煤、白浒山油气和恒阳化工等10多个码头,这段水域光是专用航标就有28座。”阳逻航道处航道科长徐潜江介绍。“这段水域的水流非常湍急,航标时常会发生流失。”
主航道航标要保证,专用航标也不能含糊。
位于牧鹅洲的美利石红浮,下方水域礁石密布,一旦船舶误入便会发生搁浅事故。然而这座航标却异常“调皮”,经常流失。“就这一周的时间,我们已经恢复4次了。”青年党员于遨千说,“还有鄂州电厂的两座红浮也是老大难,那里是扫弯水,非常容易积压草渣,也恢复和清理草渣好多次了。”
“24小时全天候守护是我们许下的承诺,也是我们履行航道维护天职的立身之本,航标一旦异常,我们立即出航,随时准备着。”“全国最美航标工”吕洪所在的天兴洲航道维护基地,入汛以来实施夜间航道维护作业13次。
7月6日上午7时,簰洲地区下起了倾盆大雨,当地水位15.07米,负责开通簰洲夹副航道的簰洲航道处职工们顾不上大雨,出航作业,历经4个小时完成了副航道开放作业,同时大兴洲缓流航道关闭,共撤销航标7座,增设航标8座,使上水船舶航程缩短7.5公里,运输成本减小,经济效益增加。
洪水不停战斗不息,360度巡防不留死角的武汉航道人,依然在奋战。
新闻推荐
临渭交警开展夜查,对车辆乱停乱放进行整治本报讯(记者崔正博)为全力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安全有序,切实深入推进创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