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直播带货”怎可变成“演戏卖货”

来源:新安晚报 2020-08-05 09:24   https://www.yybnet.net/

妻子为了销量不得不降价卖货,却因此被丈夫辱骂;主播为了给粉丝低价折扣,自掏腰包补齐差价……从去年开始,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快手的一些网红直播间中,部分主播在PK或连麦过程中,通过恶意砍价、吵架、辱骂、演戏等方式,诱导粉丝购买劣质电商团伙的商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体验、观感体验,损害消费者利益。基于此,快手日前对部分主播作出停止直播14天的处罚。(8月4日《法治日报》)

真可谓是“直播卖货,全靠演技”。这些让人“感动”的卖货细节,原来很多只是演戏。这让知道真相的消费者情何以堪?

以这些不光彩手段诱导粉丝购买商品,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就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而“直播带货”演变成“演戏卖货”,自然属于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形。

在“演戏卖货”这类消费欺诈中,主播收获了打榜的钱以及与商家合作的费用,商家以不错的价格卖出商品,有的还是劣质商品,而粉丝则成为被“套路”的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还以为商家吵架、主播砍价等跌宕起伏的“剧情”是为自己好,这对消费者非常不公平,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因此,电商平台有义务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因为营造一种公平、协作、善治的网购环境,是平台的职责所系。

当然,治理“演戏卖货”不能止于平台自治,还需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平台给予封禁直播的处罚时间有限,被封禁期间可以上传短视频,解禁后又可以直播卖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监管部门应畅通举报渠道,对每起“演戏卖货”加大执法力度,让相关平台、主播和商家多交“学费”。普通消费者可能难将“演戏卖货”和营销完全区分,相关部门不妨细化直播卖货的规矩与制度,防止有人打擦边球。

每个消费者也应当擦亮眼睛。随着“直播带货”兴起,货不对板、质量堪忧、售后维权难等投诉逐渐增多,早就应该让我们记取教训。在“演戏卖货”中,主播与商家花那么大的力气“飚戏”,肯定是“无利不起早”,当商品的价格砍成所谓的“骨折价”,我们就要小心了。一些消费者对于“演戏卖货”并不买账,质疑“在哪里请的演员”“没演好”等,就是明智的。别忘记了春晚小品《卖拐》中的那些套路!□李秀荣

新闻推荐

嫌钱拿少了 他再次返回 酒店偷钱 玉州警方15个小时后破案

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黎勇)凌晨时分,惯偷陈某壮趁酒店保安在大堂沙发上睡觉之际,打开前台抽屉,抓起一把百元现金就逃离现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直播带货”怎可变成“演戏卖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