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由殷若昕导演、游晓颖编剧、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聚焦“姐姐”这一身份,讲述女性的困境与成长。电影戳中不同代际观众的痛点,也带来相当高的讨论度。姐姐该不该养弟弟?电影里留下的问题,生活总会给出答案。本期悦评选取几位作者的见解。
也许很多当姐姐的常常想问:“是我不够好吗?所以父母一定要再生一个孩子?”如果一个女孩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姐姐”的烙印,那么她这辈子可能就不再属于自己。“姐姐”究竟是从何时开始背负上一个可以用来“牺牲”的标签呢?
安然从小没得到父母的关爱,她被要求装瘸,来为父母博得合法生育二胎的资格;她被父母偷偷改了志愿,学习不喜欢的护理专业……所有的一切,让这个女孩浑身长满了“硬刺”,她要用这些刺保护弱小的自己,这也导致了之后姐姐和弟弟无法正常相处。就在安然快要从这个窒息的家逃出的前一刻,她却突然要背负起意外丧生的父母留下的所有重担和矛盾,料理后事、照顾弟弟……现实告诉她:姐姐就是姐姐。
坚强是爱的馈赠,不是被抛弃后的衍生物。一个没有被爱过的人,很难学会去爱别人,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接受到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逼迫他必须去对抗,去战斗。如果可以,谁不愿意永远做父母手心的宝,为什么非要撞得头破血流,在一次次结痂之后变得坚硬。
电影中,安然的姑妈是一个典型的“长姐”,放弃喜欢的学业帮弟弟照顾孩子,家庭继承权都给了弟弟,因为父母从一开始就断绝了她对自我和未来的念想,告诉她:女孩子就应该围着家庭转。安然的妈妈也是一个姐姐,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弟弟。可见,姐姐们的“自我牺牲”并不能换来一个家庭的和谐,除非牺牲的人一直牺牲且毫无有怨言,一旦想做出改变,做自己,那么至少三代人的恩怨就将爆发。
虽然影片在传达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改变的这一思想,但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在这样一个水火不容的姐弟关系中强行加一些温情的桥段,也许这些是在姐弟相处中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但相比父母带给安然日积月累的伤害,安然有无数个理由不管这个弟弟,因为父母几乎没把她当做女儿。其实,弟弟也过早地学会为自己做人生选择,不做别人的拖累,这也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应该承担的。
亲情需要爱维系繁衍,否则就会像一架失控的马车载着全家人在窄路上横冲直撞,有人一直想跳车不敢跳,有人跳下去头破血流,有人在失控的人生里不能自拔。孩子天生就是父母最忠诚的支持者,他们从一开始也只是希望得到一份永不背叛的爱。
关于影片的结局争议,我认为安然还是有权利选择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姐姐”的,影片创作者没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只能告诉人们,亲情虽然斩不断,但是父母失衡的爱所产生的后果不应该让子女搭上一辈子去弥补。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通讯员逄祎萍市北区共有21个“问题项目”已入住未办证,涉及居民1.4万户,其中7个项目已完成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