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昨日,北京野生动物园在微博发布一则官方声明称,10月23日14时左右,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白虎展区发生游客非法闯入事件。所幸,因触发展区内安全防护装置,加上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全力施救,闯入者没有受伤。展区内的动物在工作人员驱离后退出展区,安全返回兽舍。闯入者被当地警方送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后,目前正在接受调查。(详见本报今日11版)
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是,有些游客却罔顾规则与常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要与老虎等猛兽来一个危险接触,偏要摸一摸老虎或其他猛兽那危险的“屁股”,真是既吓人,又气人。
老虎等猛兽可不是吃素的,攻击力和伤害力了得。近些年,各地动物园尤其是野生动物园不断出现游客违规任性下车,进入猛兽区,暴露在危险区域内,或在危险距离内接触、滋扰猛兽等事件,个别游客还因此被猛兽袭击,出现伤亡。实际上,仅北京野生动物园就已多次发生过此类事件。游客的每一次任性越界行为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都会引来各方的反思和批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反思和批评并没有让所有游客长记性,游客摸“老虎屁股”的事件还在持续刷新中。
这警示我们,对任性游客的防范管束机制还得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再拧紧一扣。在事前需要动物园健全完善游客承诺机制和教育警示告知机制,确保风险提示到位,让游客真正入脑入心,看清红线,绷紧安全弦;也需要动物园提升“物防”水平,强化物理隔离,在游客与猛兽之间树立起跨不过去的安全屏障。此番北京野生动物园这名游客之所以与老虎等动物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没有发生事故,主要是因为事发区域有多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其中一道隐蔽式装置起到了关键的防护作用。这一点尤其值得各动物园学习借鉴。
在事中需要动物园强化安全监控机制、巡查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也就是说,对于游客的任性越界行为,动物园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采取安全处置措施。尽管游客的任性越界行为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但如果动物园管理方的监控和巡查始终在线,反应灵敏,处置高效且合理,就能提升处置的成功率,就能有效降低、化解事故风险。
在事后则有必要强化对任性越界游客的惩戒机制。游客摸动物园的“老虎屁股”,原因和动机可能有所不同,但实质的危害性却是基本相同的。在野生动物园的安全管理模式中,游客在进园时,甚至在购票时,都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在一定的载体上,向园方做出遵守安全管理规则、不进入相关危险区域、不做相关危险动作的承诺或保证,这实质上是一种安全管理契约,而个别游客进园之后,擅自下车,或进入危险区域,与猛兽在危险距离内接触,摸“老虎屁股”,就违背了安全管理契约。对此,须有失信惩戒机制跟进,动物园应将游客的失信情况报告给文旅监管部门,将失信游客拉入“旅游黑名单”。任性游客擅闯禁区、摸动物园“老虎屁股”触碰了诚信和法律“电网”(《治安管理处罚法》),该付出必要的诚信代价和法律代价。
新闻推荐
连日来,半岛都市报报道英雄交警李涌的事迹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10月8日,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张明介绍,10月1日以来,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