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秋凰再次看到这只玉麒麟,已过廿载。此时蛮蛮身故,哀恸无言,水落石出间百感交集。眼前的范小姐,恍若灵媒。字字凿凿,是亡女要她雪恨。尘埃落定,已然生无可恋。她想自己唱了一辈子的戏,从未演得这样好过。只憾没有观众,对手欠奉。满眼黄泉碧落,隐约有笙箫之音,远远的,直等得她的谢幕。”
这是《北鸢》的神来之笔。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70后青年作家葛亮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生动演绎了民国时期两大商贾家族的人事浮沉和变迁。
初读《北鸢》便觉着像绍兴的黄酒,初尝绵甜,渐渐便觉着厚重香醇,使人不禁沉浸其中以细品之绵长。文笙,昭如,昭德,郁掌柜……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像一帧帧默片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能清晰地描摹出他们每一个人的眉眼与神色,懂得他们的坚毅与执着。即使命运多舛,时代宏变,在他们的心中始终都对一样东西至死不渝——仁义。
风筝的“线”是一线生机的“线”。全书以北鸢为线,以仁笙的父亲仗义相助龙师傅,龙师傅为履行承诺年年定制虎头风筝为始,全文围绕的故事都似一根细细的风筝线相连而成。前有昭德为了保全家人与土匪玉石俱焚,后有毛克俞丹青反日,卢文笙弃笔投戎,郁掌柜雪夜苦谏,仁珏被捕吞针自杀……那个时代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但人们从未放弃那只在空中沉浮的风筝,从未放弃那仅存的一线生机。正如陈思和先生在序文里写的那样:“中国传统做人的道德底线,说起来也是惊天地泣鬼神,在旧传统向新时代过渡期间维系着文化传承。”
《北鸢》中宏大的是时代,渺小的是个人,兼济天下终难得偿,独善其身或许亦是奢侈,但他们心中始终坚守的仁义与初心,却让我在渺小的身躯里看见了不一般的伟大。我不由得庆幸,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终究逝去,我们每个人不再是无根的断线风筝,追随着今天改革之线、发展之线奔跑着、奋斗着,何其幸哉!
查新悦
新闻推荐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长得不帅怎么找对象?别灰心,在俘获女性芳心这件事上,有一件“法宝”连颜值也甘拜下风。那就是: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