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一婷通讯员沈明书秦雪莹滕媛赵曼怡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首尾,是最大的民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南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目标,用情用力用心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积极回应民生热点,在“一老”和“一小”之间勾勒出情暖民生的微笑曲线。
“中央厨房”——
提供“订单式”精准派送
自今年8月25日起,珠海路街道“邻里汇”助老食堂开门纳客,住在附近的老人张淑芬就来吃午餐了。“这里的饭菜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健康口味合适,区政府还给补贴,我这餐两荤两素补贴后才15元,吃得实惠又安心。”张淑芬笑着说。一句句夸赞与肯定充分说明,市南这家助老食堂“开”到了群众心坎上。
据统计,市南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25.92%,老龄化程度较高。一直以来,市南重视老龄化问题。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基础上,市南推行“中央厨房”养老服务模式,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订单式”派送的养老服务。其中,备受老年人关注的“吃饭难”问题,被列为区办为民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5处新建任务,全区16处食堂实现了11个街道全覆盖,让老年享幸福“食”光。
在市南,养老服务嵌入“15分钟生活圈”。比如,“邻里汇”跳出了以往“助老食堂只做助餐服务”的思维框架,室内采用专业适老用品,汇集“邻里学堂”“共享书吧”“健康小屋”“助浴服务”等八大功能区域,提供健康服务、文化健身、邻里互助等20余项特色化服务,打造了一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区共享“客厅”。
市南并不“满足”于此。“十四五”期间,市南提出建设“美好生活典范区”的目标,明确了“打造老年幸福社区”的攻坚任务,并积极开展全国领先养老示范区创建工作。
“‘老年幸福社区’环境宜居、服务适老、智慧助老、健康愉悦,为老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助餐、助浴、助洁、康复、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资源丰富多样,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多样需求。”区民政局局长李军透露,在编制《市南区老年幸福社区标准》的基础上,市南多次对接“中康颐养”专业养老服务产业集团,力争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
“时间银行”——
开启“互助式”智慧养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闺女来了!”近日,今年87岁、家住观音峡路的独居老人薛秀兰开门见到八大峡街道志愿者刘星冶,热情地打招呼。刘星冶习惯性与老人见面拥抱一下,然后送上当天的午餐,接着询问身体生活情况、需要哪些帮助……
在贵州路14号、94岁的席玉兰家里,老人握着刘星冶的手熟络地话家常,听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刘星冶看来却很有意思。送完餐后,老人趴在楼上的后窗户旁,不舍地挥手再见……
“人一上岁数,尤其是独居老人,经常随便对付点就是一顿饭。但是,他们缺少陪伴,送餐同时可以探望和关怀。”刘星冶说,“看到老人状态不错,心里才踏实。”
刘星冶在瞿塘峡路16号开办了爱心素食餐厅,让辖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吃午餐。她是市南“时间银行”的注册志愿者和忠实粉丝。“时间银行”项目上线后,她在爱心餐厅设立了一处时间银行志愿者的服务网点,集聚了近百位流动性志愿者。每当附近老人在“时间银行”发布午餐需求,她和志愿者看到会马上“接单”和服务。
随着“时间银行”平台的推广,市南养老服务开启“互助化”新模式。志愿者通过储存服务时长,未来可以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当然,“溢出效应”也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之中,营造了敬老、爱老、为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市南注册志愿者2459名,订单量5648个,服务时长达2881小时,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一。
“喃喃解忧”——
设立“家门口”爱心课堂
护航困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
国庆前夕,聂小霂(化名)与社工一起在“知心伙伴一路童行”国庆特别活动中画下一面国旗,跟社工交流要挂到家里。看到活泼的小霂,很难让人想到曾经因为暴力倾向而休学。
“小霂父母都是残疾人,平时对小霖疏于管教,父母的缺陷,也让他陷入自卑,不愿和老师、同学沟通,产生有厌学心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多次接触后,协调其父亲陪读,在单独房间视频上课,联系社工专业大学生陪伴,心理学及社会工作专家督导,社工沟通连接,提供线上的课外学业辅导、情绪疏导、不良行为纠正等心理救助。小霂还参加了暑期公益成长夏令营、“我的大学初体验”青科大校庆参访等“知心伙伴一路童行”活动,性格变得平和开朗。新学期小霂重新回到课堂,开始了新生活。
市南不断提高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障水平,从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向“物质+服务”双保障转变。2021年以来,市南为73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及各类补助金105.6万元;为6名社会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金6万元;为198名就读中等、高等教育的困境未成年人,分类分档补助在校餐费23.4万元。而小霖身上的变化便是市南心理救助服务的鲜活案例。
“小课堂”大辅导。市南创建“喃喃解忧”心理救助服务品牌,依托专业社会组织,组织开展“知心伙伴”心理救助服务项目,重点针对困境未成年人打造“一路童行”关爱子项目,在香港中路街道五四广场社区、云南路街道广州路和八大峡街道挪庄社区开设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课堂,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树立自尊理性平和的心态,真正走出困境。
共绘“夕阳红”,托起“少年梦”。如今的市南,“一老一小”兜底保障网和精准服务网越织越密,民生发展更加有温度。
新闻推荐
周末,我们从农贸市场批发回来一箱苹果,晚上妻子把削好的苹果递过来,顺手把苹果皮扔进了垃圾桶。看着转瞬即逝的苹果皮,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