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功成名就的奥运会和世界冠军,林丹说他很难像印尼老对手陶菲克那样“享受比赛”。
的确,林丹在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半决赛2比0相对轻松击败陶菲克。输球的陶菲克神态轻松,说现在的自己不再关注输赢,没有任何压力,纯粹在“享受”比赛。
而林丹在喜悦之后,脸上更多写着对胜利的向往与坚毅。“我也希望享受比赛,但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队伍,会有压力,会想做到更好,”他说。
已经拿遍世界顶级大赛所有荣誉的林丹,为什么还不能像陶菲克那样开始“enjoy the game享受比赛”
原因之一是两人个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状态。林丹是永远富有激情与斗志的战士,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赛场上的胜负依然重要。而陶菲克走入家庭生活,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人生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输赢仿佛已是“浮云”。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来自于两人不同的训练体制。陶菲克出身俱乐部,早早显露天赋被招入国家队;而林丹从小由体校、专业队、国家队一级级攀升,是中国三级训练制度的受益者。两者相较之下,后者由国家培养,为国家出力,胜负对于他早已远远超出个人荣耀的范畴,担负的压力则是前者无法相比的。正如女子63公斤级柔道选手郝艳所说的那样:“国家和队里培养我们不是让我们吃白饭的,30岁前还不出成绩就没啥希望了。”
另外,特有的训练体制培养出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争得荣誉,但同时低成材率也让优秀运动员的成功之路显得格外艰辛,像林丹这样顶尖的运动员,必然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了解中国体育的人会知道,其实不仅是林丹,代表中国出征亚运会这样大型赛事的每一名运动员都很难谈到“享受”比赛。
诚然,体育的成功振奋人民精神,提升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一个经济腾飞,国力强大的中国,一个已经让“东亚病夫”的蔑称永远埋葬在历史尘埃下的中国,是否也应该开始拥有享受比赛的运动员呢?
体育强健人的体魄,塑造人的心灵,让人自信、强壮、快乐。当北京奥运会中国登上金牌榜首位,亚运会上中国的霸主地位也无可挑战时,越来越多的体育迷可能已经开始把目光从金牌转向享受比赛的快乐与激情,正像一名来自内蒙古的观众所说:“现在我们奥运会都得金牌第一了,都不知该关心谁了。想来想去,我还是关心足球吧,希望国奥队的小伙子能表现出良好的精气神。”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应该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金牌观”,获得更多的金牌是否就是我们的根本目标?目前,中国正在努力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比起争金夺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益处更为重要。
新华社记者 马向菲 王攀
(15日)
38 金 射击女队 女子10米移动靶团体
39 金 李雪艳 女子10米移动靶个人
40 金 王成意 女子50米步枪卧射个人
41 金 射击男队 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
42 金 羽毛球女队 女子羽毛球团体
43 金 黄光源 武术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44 金 李越宏 男子25米手枪速射
45 金 滕海滨 体操男子个人全能
46 金 高畅 女子50米仰泳
47 金 吕志武 男子50米自由泳
48 金 台球男队 台球斯诺克男子团体
49 金 邵依雯 女子400米自由泳
50 金 焦刘洋 女子200米蝶泳
51 金 游泳男队 男子4x200自由泳接力
52 金 李雪英 女子举重58公斤级
53 金 眭禄 女子体操个人全能
54 金 羽毛球男队 男子羽毛球团体
中国代表团夺金英雄榜
排名 国家/地区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中国 54 201993
2 韩国 18 131748
3 日本 13 252361
4 中华台北2 3 914
5 中国香港2 3 2 7
6 朝鲜1 4 712
7 印度1 4 4 9
8 马来西亚1 1 3 5
9 菲律宾 1 0 3 4
10 中国澳门1 0 0 1
11 哈萨克斯坦 0 4 7 11
12 乌兹别克斯坦0 4 4 8
13 泰国 0 3 6 9
14 伊朗 0 2 3 5
14 越南 0 2 3 5
16 印度尼西亚 0 1 6 7
17 蒙古 0 1 2 3
18 新加坡 0 1 12
18 缅甸 0 1 1 2
20 科威特 0 1 0 1
21 巴基斯坦 0 0 1 1
21 塔吉克斯坦 0 0 1 1
新闻推荐
今年8月,意甲联赛2010—2011赛季拉开大幕,长城汽车正式成为布雷西亚队官方赞助商,这一体育营销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长城汽车在欧洲乃至整个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