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见过“最奢侈”的爱好。两千多万元砸下去,除了见到一群纯种的渤海马,几乎见不到什么效益。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位烟台甚至全省为数不多的牧马人。因为与生俱来的爱好,他与马结缘,爱马如子,并走上了保护渤海马、实行产业化开发的道路,大辛店镇战庄村走出的企业家范家溢,投巨资在家乡建起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渤海马原种场,从全省各地搜来几十匹渤海马进行保种培育,旨在繁育用于体育赛事的高级渤海温血马……
不久前,记者在大辛店镇莫庄村的渤海马原种场见到范家溢的时候,他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马业协会副理事长韩国才、红山军马场场长李合昌踏访并讨论第二期马厩的建设事宜。寒风呼啸、雪花飘洒,在他忙碌的间隙,记者见缝插针地进行了采访。
10万元买回一匹马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范家溢自幼喜欢动物。小时候,他家里曾养过一匹退役的军马,这是当年范家溢最忠实的伙伴,每天牵着老马去吃草,是最令他兴奋的事情。可老马因为年龄过大,渐渐拉不动车了,范家溢10岁那年,家人合计着要把老马卖掉。那天范家溢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马厩找马,得知马被卖了后,范家溢伤心得不得了,跑到山上哭了一个下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范家溢从蓬莱到北京闯荡,从事路桥方面的工程,在外打拼20多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对马的喜爱一如既往,并且固化成为他心头的一个情结。2006年,看准了生态农业的巨大机遇的他,决定在家乡建一个养马场。
范家溢最初养马,完全是出于爱好。为了搜罗休闲用的好马,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山东。无棣、寿光、广饶、垦利……渤海马就是在这时候闯入他视野的。渤海马是全国有名的优质马种之一,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培育,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命名,当时主要用于畜役,但由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普及,如今多用于体育比赛和休闲骑乘,而休闲和体育用马的培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幸存的渤海马主要还是由农户散养,不仅存栏量极少,而且生存状况堪忧。有的农民用渤海马跟普通家马杂交,生出的马一代不如一代。范家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见到一匹纯种渤海马,他都如获至宝。
2007年春季的一天,范家溢到无棣去买马,在一位老人家里,他遇到了一匹极品的纯黑渤海马,这匹马,头有白流星、性格悍威,被范家溢一眼相中。可主人并不想卖,范家溢去了3趟,好说歹说,最终以10万元的高价把这匹马买了回来,它就是现在马场里有名的“黑星”。
范家溢同全省的“马经纪”都有联系,哪里发现了好马,他第二天就赶过去,非要“收编”不可。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马场已经初具规模,存栏量扩大到67匹。
保护烟台地产纯种马
如果说最初养马只是为了重温童年的旧梦,那么遇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马业协会副理事长韩国才,则让范家溢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意义巨大。
因为自己的路桥业务多在北京周边,范家溢多数时间住在北京,养马方面遇到难题,他经常到中国农业大学找韩教授咨询。韩国才了解到他养马的情况后,激动地说:“你做的事情意义重大。”
原来,渤海马是我国上世纪培育的优良马种之一,它以蒙古马及其杂交后代为母本,引入苏高血、苏纯血等轻型马进行杂交,在提高体高后又引入阿尔登、苏重挽等重型马杂交改良,再通过选种选育、横交固定培育而成。1983年经国家马匹育种标准委员会鉴定,正式定名为渤海马,这种马身材高大健硕,体型匀称健美,既具备热血马的爆发力,又具备冷血马的温顺性格,原先多作为农家畜役,如今多作为休闲及比赛之用。韩国才说,渤海马是专家们花了30多年时间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现在全国存栏量不超过200匹,已经濒临灭绝。
经韩国才介绍,另一个养马专家———总后勤部原生产管理部农牧局副局长、红山军马场场长李合昌也与范家溢结成朋友。去年4月,两位专家亲自到范家溢的马场参观后,欣喜万分。“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渤海马,总共也就几百匹了,你给找来了这么多,并且很好地保护了起来。”李合昌说。听了专家的话,范家溢心情异常沉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优良的马种消失!不管花费多大代价,都要保护好最后的渤海马,范家溢当即向专家表态。
“毒草”害死心爱的马儿
2008年5月,正当马场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有3匹马却倒下了。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马儿死去,范家溢和妻子马菱都流泪了。后经咨询兽医,又请专家对草料进行检测,初步确定是草中有农药残留。为了让马儿吃上无污染的牧草,范家溢多方联系,请人到大庆和呼伦贝尔买来纯净无污染的牧草。这种草七八毛钱一斤,一匹马一天要吃30斤,还要吃2斤玉米、2斤豆粕,再加上人工等费用,一匹马每个月的“生活费”就要1500-2000元。土法养马存在种种缺陷,一定要找行家来管理马场,范家溢到处托人帮助寻找一个真正懂马的内行人。他的真诚打动了有15年养马经验的内蒙古锡林浩特人于在河,去年11月6日,于在河被范家溢请到蓬莱。于在河养马、驯马多年,是中国马术学会的会员,有着丰富的养马和驯马经验。在于在河的调教下,这些有灵性的渤海马多数学会了简单的马术,有的还可以走漂亮的骏马舞步。之后不久,范家溢又专程从无棣请来两个养马师傅。
马对养护管理的要求相当严格。范家溢请人打了一口60米深的井,用最纯净的水饮马。这水泡的茶都清香无比,有客人来庄园的时候,点名要喝这口井里的水。
都知道“马无夜草不肥”,马一天中有12小时在进食,晚上尤其频繁。范家溢就和工人们每天晚上起来3次给马喂草,“在马槽里铺上薄薄的一层,要细水长流,一次不能给太多,否则马就容易吃撑了。”马儿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可范家溢却熬成了熊猫眼,但他从不喊累,“马是有灵性的动物,每
匹马都有自己的性情,必须耐心地跟它们沟通。”
每匹爱驹皆有“爱称”
范家溢给每匹马都起了名字,哪匹马性子烈,哪匹马吃料挑,他都如数家珍。范家溢还把马场里的“明星”介绍给记者:“白发魔女”今年5岁了,已怀孕,明年4月份就要生产;6岁的“黑星”头上有白流星,这是渤海马的典型特征,主要继承了苏高血、苏纯血等父系马的特征;那匹灰毛白星的马,身上有澳尔洛夫的特征,“白鬃毛”是阿尔登的血
统……
去年7月,全国马业专家来到范家溢的马场,对渤海马进行了鉴定,他的渤海马原种场也正式挂牌。有了专家的指导,范家溢繁育改良渤海马的信心更坚定了:首先要做的是遴选和繁育500匹渤海母马,作为基础马。然后引入国外的优良种公马,进行杂交培育。目前,范家溢花费1600万元引入了一匹德国温血马和一匹英因纯血马。“全运会上的赛马都要从外国进口,每匹马动辄需要几千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出中国自己的温血马,逐渐用于竞技比赛中。”范家溢道出了自己的思路:“休闲用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这对发展中国的赛马竞技,意义巨大。”
范家溢深知,马种的培育费钱费时,“到现在,养马场总共投资超过两千万元了,现在每天都在往里边投钱,除了热爱马,当然也想看到效益,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得等10年或20年之后,但我认准了这条路,作为一个事业就要走下去。要让渤海马能够一代代延续下去,培育出中国最优良的渤海温血马。”
︽讲述︾欢迎你
生活是一座高山,也许你正努力攀登,也许你已胜利登顶;你可能很欣慰,你可能会沮丧……你的生活正处于什么状态?你的梦想在何方?你因为什么笑了,你的痛和伤有多少?《烟台街》专版《讲述》栏目,欢迎每一位想跟晚报读者分享生活故事的朋友。如果你愿意接受记者采访,请跟我们联系,如果你想动动笔,写自己,写朋友,欢迎投稿。
新闻推荐
韩国执政党大国家党代表洪准杓9月30日越过韩朝军事分界线,访问朝鲜开城工业园区。这是大国家党代表首次正式访朝。他返回韩国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将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