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一个美国“80”后女孩的人生奇迹—— 从流浪女孩到哈佛高材生

来源:柳州晚报 2011-04-19 04:37   https://www.yybnet.net/

莉兹·默里是一个美国“80后”女孩,因家庭不幸,从小四处流浪。

但她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高中学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创造了一个人生奇迹。

如今,她仍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

她的自传《破晓》受到读者热烈追捧,

她的经历也将被拍成电影。

漫长饥饿生于不幸吸毒家庭

莉兹3岁就知道父母吸毒。每当毒瘾发作时,他们就会冲进厨房,拿出勺子、鞋带、布条等工具,然后“砰”地把门关上。莉兹则总是贴着门缝向里偷看。

一天晚上,他们又把门关上了。

当母亲再次走出厨房时,莉兹问:“完事了?”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父亲尖叫道:“彼得,她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从此,他们吸毒再也不关门。

莉兹的外公是个酒鬼,外婆精神不太正常,为了躲避家庭暴力,莉兹的母亲13岁就开始吸大麻,自暴自弃。不久,她离家出走,有时流浪街头,有时靠出卖肉体维生,渐渐又吸上了海洛因。

莉兹的父亲彼得是母亲的“生意伙伴”。相识时,母亲22岁,父亲34岁。彼得也有一个酒鬼父亲,时常打骂孩子,但他的母亲出身中产阶级,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她打两份工供彼得上私立学校。彼得在大学攻读心理学,但半途而废,转而当上了毒贩子。

1978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孩子莉萨,1980年又生下第二个孩子莉兹。

彼得因参与止痛药处方诈骗活动而入狱3年,其间,莉兹的母亲奇迹般地担负起一个家庭的重担,表现出难得的坚韧和勇气。然而,当彼得出狱回家,一切又回到从前。

莉兹的母亲天生有眼疾,法律上被认定为失明,因此有权享受特殊福利,一家人的生活基本就仰仗她那份微薄的救济金。每个月的开始5天,莉萨和莉兹能有充足的食物,父亲和母亲也能尽情“飘飘欲仙”。可之后的日子,就是漫长的饥饿。最饿的时候,姐妹俩以一管牙膏作为晚餐,靠吃冰块体验“吃东西的感觉”。

逃学童年深感羞耻埋头书本

莉兹1985年夏天开始上学。开始时,她一心想做一个好学生,但根本不可能。每天晚上,母亲去当地酒吧乞讨,然后去吸毒。莉兹经常斥责父母:“我们还没吃饭,你们却去吸毒!”她觉得这两人不配做父母。

有一次,莉兹的奶奶寄给莉兹一 张漂亮的生日贺卡,里面夹了5块钱,却被母亲偷走。莉兹非常生气,要讨回来。母亲一边吸毒,一边哭泣:“我不是一个怪物,可我就是没法停止,原谅我吧,孩子。”为了换回毒品,母亲曾卖掉教堂赠送的感恩节火鸡,还打算卖掉莉萨的冬衣,因毒贩子不愿收孩子的衣服,她又拿莉兹的自行车去换。

在学校,莉兹明显与众不同:衣衫褴褛,身上总有一股怪味,同学们对她避之唯恐不及。父亲对此不以为然:“谁会在意别人说什么?”但莉兹感到羞耻,于是开始逃学。

母亲除了失明,还患有和她母亲一样的精神病,1986年到1990年期间,她先后6次发病,每次都被送到收容机构,待上至少3个月。母亲的病情,加上父亲的吸毒,夫妻关系濒临崩溃。每当父母扭打在一起的时候,莉萨和莉兹就躲进自己的房间,一个沉迷于音乐,一个埋头于书本。

莉兹喜欢读父亲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涵盖犯罪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大多过期未还。她读得很快,一个星期一本。

11岁生日过后不久,一天早晨,莉兹醒来,发现母亲坐在床头,手里拿着一个酒瓶。“我爱你,宝贝,我病了,我得了艾滋病。”眼泪从她的脸颊流下来。

莉兹感到一阵凉意:“你要死了吗,妈妈?”“忘了它吧,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母亲擦干眼泪,走出房间,再也没有回家。

流浪少女罕见不喝酒不吸毒

一年后,父母终于分手。母亲有了个新男友,叫布里克,在曼哈顿一家艺术馆当保安。布里克不吸毒,这是母亲喜欢他的原因。他有自己的公寓,母亲和莉萨都搬到他那里去了,但莉兹舍不得父亲,决定留下。

和父亲一起生活的莉兹继续逃学。

大多数时间,她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无聊的电视。父亲每天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吸毒。老师们很少见到莉兹,有的甚至不认识她。

13岁时,儿童福利院将莉兹带走。她被送到一个专门收容问题少女的中心接受教育。那段时光对于莉兹来说,已成模糊的片段,她感觉自己好似一个生活的旁观者。

6个月后,她决定回到母亲身边。

母亲为她注册了一个新学校,班上的同学已经在一起两年,有自己的小团体,莉兹很难融入其中。不过,一个拉丁裔女孩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她叫萨姆,后来成了莉兹最好的朋友。

萨姆胆子很大,能让无聊的一天变得充满刺激。但她也家庭不幸,于是莉兹经常邀请她与自己同宿。两人继续逃学,但从不喝酒、吸毒,这在逃学孩子中十分罕见。莉兹的母亲多次提醒她:“千万别吸毒,它毁了我一生。”母亲的身体越来越糟,但莉兹拒绝面对。她和朋友们玩疯了,开始夜不归宿。她睡过隧道、地铁、公园长椅,或者借宿朋友家里,生活好似一场冒险游戏。几个星期后,她打电话回家,得知母亲已经住进医院。

当晚,莉兹来到医院,母亲面色蜡黄,两颊深陷,双目大睁,但已无法聚光。莉兹立在床前,感到生命的无力。3周后,母亲死了,就在1996年圣诞节前夜。她被装进一个薄薄的慈善盒子里,盒子上连名字都拼错了。

一直居无定所的父亲没有出席葬礼。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长。

莉兹借宿在朋友家里,她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找到方向自信随着成绩增长

一天晚上,莉兹认识了朋友丹尼的新女友佩奇。22岁的佩奇曾经也是一名逃学生,但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自己的公寓。莉兹的母亲总说,她和父亲能“搞定生活”,但从未成功。莉兹问佩奇她是如何做到的。佩奇说,她上了一所“非传统高中”,类似于私立学校,但对于真正有动力的学生,可以免交学费,老师们都十分关心学生。  莉兹之前的教育经历可谓一团糟,她希望像佩奇一样改变生命的轨迹。

她查找了所有能找到的“非传统高中”,面试数次,均遭拒绝。正要打退堂鼓时,她遇到了人文预备学校创始人佩里·韦纳。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韦纳同意给她一次机会。

接下来的两年,莉兹形容自己像一名运动员,跨越着跑道上的一个个栏杆:学习、生存、奔波……佩里不知道,莉兹仍然无家可归,在各个朋友家里“打游击”。但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到校,她知道佩里和其他老师在等她,他们像指南针,在她黑暗而混乱的世界里指明方向。

在老师的鼓励下,莉兹爱上了莎士比亚,参加了学生社团,发现自己的声音很有感染力。渐渐地,她不再让头发遮蔽自己的脸,开始直视别人的眼睛。她的自信也随着全优的成绩而慢慢增长。

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学业。

正当她面临接下来如何前行的抉择时,佩里带着她和其他9名优秀学生参观了哈佛大学。莉兹看到那里的学生在草地上阅读、讨论,心中充满莫名向往。佩里读懂她脸上的渴望,对她说:“嘿,莉兹,这是一个目标,并非没有可能。想不想试试申请哈佛?”

回到纽约,莉兹申请了《纽约时

报》 提供的每年1.2万美元奖学金。

按照要求,她写了一篇申请,多年的不幸、悲伤以及对命运的不甘、倔强流淌于字里行间。共有3000名高中生申请这一奖学金,但她成功了。

2009年,莉兹获得硕士学位,如今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除上学外,她还经常应邀发表演讲,鼓励那些像她一样有心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古巴通过经济改革计划 菲德尔·卡斯特罗不再担任古巴共产党的领导职务

菲德尔·卡斯特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劳尔·卡斯特罗2011-04-21 22:16
评论:(一个美国“80”后女孩的人生奇迹—— 从流浪女孩到哈佛高材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