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兰博”,曾洒下复仇的第一滴血,独闯敌营。他神情木讷,曾和球王贝利一道,演绎《胜利大逃亡》。
揭幕战的一群波兰猛男的确团结,也的确年轻,遭逢一群希腊猛男时,他们只辉煌了上半场。众志成城的波兰人让我不禁想起那个电影里的“兰博”,肌肉发达,彪悍异常。但在初夏多雨的华沙,东道主“兰博”们却频频被草地滑倒。
电影《卡廷惨案》里的那些军官士兵已不再唯唯诺诺,也不再轻易任人摆布。但乏善可陈的中场组织,没能换来一场真正的“胜利大逃亡”。接下来,他们还要遭逢捷克和俄罗斯。奥斯威辛的血雨腥风也已随时间飘远,但它仍风尘仆仆地站在那里,像一处无法忘怀的碑记。A组的构成,真是天意的巧合。二战带给波兰人伤痕的其中之一是俄国人,《卡廷惨案》影像中,数以万计的波兰军人被俄国人屠杀坑埋。俄国人的坦克还曾开进布拉格,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开始流亡,生活在别处……当然,这些与足球无关,也与当下的欧洲杯相去甚远。仅仅是生活里的一份巧合,路人甲邂逅路人乙,就像博尔赫斯在公园的长椅上“巧遇”年轻的自己……
波兰人的足球曾在1982年前后惊世骇俗,那是博涅克领衔的波兰,曾叫板普拉蒂尼领衔的法国。那时的博兰足球叫“博涅克”,现在应该叫疑似“兰博”,莱万多夫斯基尚不能代替博涅克的地位。
希腊的“一群斯”也足够强壮,被罚下一“斯”后,竟然像挨了一针镇静剂。只见这“斯”传球给那“斯”,那“斯”又传给下半场换上来的一“斯”,被守门员扑倒,点球,卡拉贡尼这“斯”却没踢进去。下半场委实属于老到的希腊“斯”。换个角度说,假如东道主是希腊,那个所谓的越位球兴许会生效的……客观讲,波兰人尚不能完全成为那个铮铮铁血的“兰博”,虽然坐在家门前以逸待劳,但还是改变不了欧洲二流球队的境况。因此,他们虽荷枪实弹,威武登场,但只能算作疑似“兰博”。
八年前的雷哈格尔犹如神人,带着“一群斯”神话到底。但我发现八年后,希腊人身上的“雷氏印记”仍闪闪发光,看来他对希腊足球的影响还是极其深远的。虽一场平局,但我觉得赢家是“这群斯”。欧洲杯在东欧多雨的华沙就这么开始了,建议疑似“兰博”们训练时练一练脚下生根基本功,别动辄就滑倒。
新闻推荐
湄公河惨案追踪:三次实施抓捕才将主犯糯康擒获 中国船员因拒交保护费遭报复遇害
本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去年10月5日,13名中国籍船员在湄公河被枪杀。经中老缅泰四国警方联合工作,现有证据证明,糯康及其骨干成员与泰国个别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分工实施了湄公河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