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离开摇篮,世界已面目全非”,这是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在回到故乡时的感叹,而这也是记者此番回家过年最大的感受。
石官庄村,位于日照市莒县北部,是一个普通的小乡村,全村有120余户人家。这几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村里的房子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宽,小轿车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有些东西却隐隐约约地变化着,消失了。
消失的手写对联
高志福,父亲的堂兄,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过去,每到春节前,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到我这位大伯家“求”对联。
所谓“求”,其实是买,不过村里人为了表达对过年的敬意,避而不谈钱,称之为“求”。而高志福对于写对联的价格也并不在乎,一条鱼,一盒烟,甚或一块豆腐,都可作润笔。
每逢此时,高志福总郑重其事的摆好桌子,拿出纸墨,一边与来人唠家常,一边龙飞凤舞的为他们写对联。
除了为村里人写对联之外,高志福还从外地买来“过门笺”,顺便卖给来买对联的人。那时的“过门笺”,由各种颜色的彩纸裁剪而成,有“吉”、“福”等各种吉祥语或图案,在过年时贴在门楣上。
不过,今年在向高志福大伯拜年时,他说,今年他已经不再写对联、卖过门笺了。因为随着旧村的改造,村里新建的房子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家已经习惯了在赶集或者去超市时购买看起来精美的印刷对联。这种对联,红底金字,上面还有着各种吉祥图案,相对手写的对联,气派多了。
初一,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除了几户老年人之外,几乎所有的人家门口的春联都换成了印刷的对联。而以前的普通“过门笺”也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的烫金的“过门笺”。
闲置小学的“东家”们
春节回家,听到一个消息,村西头的小学校院要拆了。
曾经在学校看门的时大爷讲述了这所小学的变迁和几任“东家”。
时大爷说,大约在2000年,由于生源不足,镇上撤并学校,村里的这所小学也被废弃。村里的孩子统一到5里外的邻村上学。之后,这所小学被村委会当作了办公地点。
再后来,村里有人租了学校,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型的石材加工厂,2008年,加工厂的老板在县城买了楼房,全家搬到了县城,加工厂也随着搬迁到了县城附近。
这所小学也再次被闲置。
去年,村里的“能人”崔荣东将这所学校租了下来,今年将把校舍拆迁,改建成仓库。
崔荣东,靠做棉花生意致富。每年从东北等地采购棉花,然后贩卖至河北、内蒙古一带。“每年能赚二三十万”,时大爷说。“等再多赚点钱,过几年去城里买套房,全家搬过去”,崔荣东说。在崔荣东眼中,全家搬到城中是“成功”的一个标志。而在城中买房后举家搬迁,这几年在这个小乡村颇为流行。粗略统计,近三年来,已有近十户人家搬到了城里。看来,这所即将被拆迁的小学校,很快又要换“东家”了。记者高家涛日照报道
新闻推荐
韩国媒体28日援引韩国情报部门的分析称,朝鲜近期准备举行大规模的地空联合军事演习,并可能在演习中发射导弹。但也有韩军方人士称军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