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林州市临淇镇,几年间已嫁来23位越南媳妇。相对低廉的婚恋成本,较高质量的结婚对象,以及前人榜样般的生活,吸引着镇里一些男青年前往越南“找媳妇”。
“越南媳妇”似乎很容易就被冠以买卖婚姻的名头。但她们究竟为何会远嫁到中国乡村?与底层男性组建家庭后的生活又是如何?
在临淇的村庄里,越南媳妇们讲述了她们婚恋的历程,揭示了跨国婚姻中的幸福、博弈与困窘。
娶亲潮
小镇娶回23位越南新娘
如果不是7月1日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时林州市公安局的统计,几乎没人注意到,临淇镇已有超过20位的越南媳妇。
上世纪红旗渠的修建,为林州市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工。进入新世纪,年轻一代开始走出国门,远赴东南亚一带打工,其中临淇镇很多男青年在越南的工地上干活。临淇镇的越南娶亲潮,就这样来临。
林州市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资料显示,2007年10月,南庄村的武正海成为临淇镇第一个娶回越南老婆的人。如今,武正海一家在越南经商并长住在了那里,生活美满。
这为后来者增强了信心,越来越多的男青年开始到越南,以经人介绍的方式,尝试娶个好媳妇。这个现象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高峰,到现在全镇已有23个男人将越南姑娘娶回了农村老家。
35岁的刘卫华便是其中一员,他说现在临淇一些男青年到越南打工目的很明确,要么就带个媳妇回来,要么就挣笔钱回来。
一些已经嫁过来的越南媳妇会告诉老家的姑娘“林州不错”,这也吸引更多越南未婚姑娘前来。
异国恋
在那边想找对象都能找到
刘卫华是临淇镇苇涧村人,是村里第一个娶越南媳妇的男人。他2010年在越南宁平打工时,认识了同工地的一个姑娘,是现在妻子何氏欢的妹妹。在其介绍下,他和何氏欢认识并谈恋爱,且很快就“觉得可以结婚了”。
虽然是跨国婚姻,虽然何氏欢的父亲是越南当地的一个村长,但婚事并没有遇到阻挠。两人先到越南外交部进行了公证,随后刘卫华又到中国驻越大使馆开了一份非重婚证明。一个多月的时间办完所有手续后,便在越南结了婚。
刘卫华说,像他这样没对象的农村青年,“到那边想找对象都能找到,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只是不同性格的人所需时间长短不同而已,看你会不会来事儿”。
临淇镇的邓国强也是在工地上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梁氏垂,第一次见面时,他面对的是梁氏垂三姐妹并拥有挑选权。梁氏垂当时还在上高中,她回忆说:“男朋友常来我家玩,爸妈说他长得不错,脾气也挺好,没表示过不赞同。”于是,见面一年多后,两人就结了婚。
婚后生活
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
梁氏垂在当地人的印象中,是“长得好看、中国通、日子过得好”。这种跨国婚姻,语言沟通是个障碍。但梁氏垂说,越南当地有很多专门的培训机构,姑娘们报名学习一个多月,就能和中国人进行日常交流。
感觉可以克服交流障碍的时候,他们回中国老家生了孩子。梁氏垂随后开始到丈夫姐姐开的茶叶店帮忙,生活步入正轨。至于丈夫在外打工一年挣多少钱,她从不过问。尽管丈夫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她也很少去安阳市区逛街,穿的用的都是在林州当地购买,并在嫁过来不久就学会了砍价。
由于性格外向,也较聪明,去年11月才来丈夫老家的梁氏垂,有时还会充当公安局管出入境的民警老莫的临时翻译。梁氏垂丈夫的姐姐邓秀荣,早先对这个婚姻感觉并不踏实。但梁氏垂嫁过来后洗衣做饭全包以及在店里勤快的表现,让她刮目相看。
生活中的担忧
拿不到国籍或永久居留权
7月24日,团氏红泰、阮氏王、何氏欢、范氏恒和林氏清等越南媳妇聚到了一起。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中国乡村男人时,她们说,中国小伙子人好、踏实;中国的生活水平、女性社会地位比越南高;中国男人对老婆更好,更会照顾人。
不过,虽然孩子出生在中国,顺利落了户口,但这些越南媳妇还没有人取得中国国籍或获得永久居留权。每隔3个月,团氏红泰要以探亲的名义办理签证,每次办完签证后可合法居住3个月。
至于永久居留权,国家法律规定,要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9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才可以按要求提出申请。在QQ群里,刘朝波经常看到各地的人说,有些结婚已经5年甚至更久者仍难获得永久居留权。
(据河南商报)
新闻推荐
世界小姐张梓琳日前被曝光在泰国秘密举办婚礼,12日她的经纪公司也正式发布了海岛婚礼的照片,表示新郎是圈外人,而且两人都崇尚自然简约,不想高调,所以只邀请了家人及亲密朋友参加。张梓琳还通过经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