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版)
谢永海 口述 刘秀品 撰稿
他们是名厨师,做的饭菜特别好,其他修道院的厨师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来学艺。其他修道院的厨师不但学习了那几位厨师的厨艺,还仿效那几位厨师,戴起了白色厨师帽。演变到如今,几乎世界各地的厨师都普遍戴上了这种白色的帽子。
戴这种帽子既成为厨师的一种标志,也通过帽子的高矮来区别技术级别的高低。经验越丰富、级别越高的厨师,帽子的高度就越高。“厨师帽”可分为厨师长帽、厨师帽、厨工帽。帽褶的多少也是有讲究的,与帽子的高矮成正比。厨师长帽一般高约29.5厘米。总厨、大厨戴此帽。法国厨师最高的高帽竟达35厘米,所以,法国人总爱用“大帽子”称呼那些技术水平高、有名气的老烹调师。厨师帽与厨师长帽基本一样,只是高度低得多,帽褶也少。厨工帽则基本没高度,帽褶也更少。与厨师帽相匹配的还有“厨巾”。厨师戴在领口下的纺织品不叫“领带.”,根据级别的不同它的颜色也不一样。一般厨师长佩带红色,主管佩带黑色,普通员工佩带白色。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个别酒店的颜色也有出入。有的地方把“厨巾”叫“三角巾”,一般西餐厨师穿戴的很多。过去一般都是白色的,现在有的酒店为了区分级别和部门才分了颜色。“三角巾”的用处是遮住厨师的脖子,以免有脏东西呈现给客人。还有就是当厨师要打喷嚏的时候,也可以用三角巾挡住,以免尴尬。还有的说法是当火灾发生时厨师拖下三角巾浸湿捂住嘴可以逃生。世界上还有个“厨师帽协会”,我国的广州也成立了“厨师帽协会”。参加“厨师帽协会”资格要求很严格,必须具有一定高度帽子的厨师才让参加,不准滥竽充数。
苏丹民主共和国既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又长期受欧洲殖民者统治,所以饮食习惯既喜欢土耳其菜系,又喜欢法国菜系。
苏丹首都喀土穆,位于尼罗河的中游。从埃及的首都开罗溯尼罗河而上,到喀土穆一分为二,分为清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喀土穆的格局与我国的武汉差不多,被分为“三镇”,只不过喀土穆的“三镇”远没有“武汉三镇”的“镇”大,“三镇”才将近50万人口,赶不上“武汉三镇”中的任何一“镇”,只相当于我们的一个中等城市。
刚出国时最大的生活困难不是物资,是精神。当时我才30来岁,人生正当盛年,抛妻别子,寂寞难耐呀,说不想家是假的。
虽然每周可以上一次街,但必须要三人以上,一个人是不能随便上街的,怕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人出逃,怕有些修养不高的人干出一些有损人格国格的事。再说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不带翻译一个人上街两眼一抹黑,又能干什么事?一周看一次电影,那些影片都是国内送去的,有的老得掉了牙还得翻来复去的看,不少的台词我们都学会了。有台电视机,可以收看当地电视台的节目,有些节目不让看,有些节目看也看不懂,只得不停地播放从国内送来的纪录片的碟子。最大的“精神会餐”是信使的到来。信使有时一个月来一次,有时几个月来一次,将国内亲友的书信带来,每人一大包。什么叫“家书抵万金”?这时就有体会啦。收到从万里之遥送来的家书后,马上拆阅,粗粗看过,又得马上写回信,因为信使在大使馆一般也就停留六七个小时,然后还要飞往非洲其他大使馆。
(九)
新闻推荐
可制40-50枚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