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读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议及柏拉图阐述古希腊雅典人立法的问题。文章在描述其他问题时提到了“诗意”问题,让读者有些顿悟:其实,我们的才是,这在今天也是具有讨论意义的事情。当初,笔者自己也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几分荒唐和吊诡:这还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吗?会不会本质上就是个伪命题?其实,细细地揣摩,这显然是缺乏自信所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好命题。
怎样才能真正让每个人的生活富有诗意?
诚然,首先要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每天对生活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向望。有激情,人就不会衰老,就不怕枯荣,就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感;就不会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保持对生活一定的激情,就自然心怀新鲜感,就会觉得身边处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就会对任何事情事物好奇,就会不安于现状,就会敢于突破,甚至敢于果断地否定自我进而创新。这个过程自然也就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愉悦。热爱生活吧,朋友们!
当然,太好高骛远也会失去生活的诗意,平常的心态才是生活有诗意的真正源泉。好高骛远本身没有罪过,人的不安于现状,常常也是追求改变、推动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但是,生活真正富有诗意需要一定的心性。心性需要淡定,需要平常心。心怀有过于宏大的目标,过于看重战略层面的东西,过于忽略战术层面的东西,都是不可取的,都不会让生活产生诗意。平常心肯定是生活有诗意的源泉。
善于发现美,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喜欢捕捉,也是让生活充满诗意必不可少的要素。怎样才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和眼光?先天的心智固然重要,但是还需要后天的训练。怎样训练?多读书是唯一的选择和路径。其实,读书就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那种手不释卷、那种俯而学仰而思、那种掩卷托腮痴思、那种“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种种感觉,清新而优雅,难道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吗?那种在书中与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对话、交流、相融、撞击的感觉,跨越时空,壮怀激烈,气吞山河,一泻千里,难道不是也充满着诗意吗?要真正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朋友,多读书吧!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丝丝的“多愁善感”,也是重要的。所谓的“多愁善感”,就是保持着对生活的敏感和敏锐、感情与感性。多愁善感之人,必然重视生活中之细节;重视生活细节之人,乃是实际生活中的浪漫之徒。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无不充满着浪漫情怀,无不对细节注重放大,无不让细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依笔者愚见,悲剧的生命力更为强大一些。让生活充满诗意,离不开“多愁善感”。
让生活中充满着诗意,生活的品味必将得到大大提升,生命的宽度必将得到大大拓展,人生的篇章自然更加精彩,这大概是本文的最后归宿和笔者最想表达的结论吧。
生活应当富有诗意
□令狐飞雪
新闻推荐
南非约翰内斯堡高等法院女法官马西珀上周被指定为举世瞩目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杀害女友案主审法官。马西珀经历丰富,一贯扮演“妇幼保护神”的角色,屡屡对杀害妇女的凶手施以最高刑罚。这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