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已尽,太阳奋力钻出云层,肆意展示它的媚态。独自坐在家中院门口,任凭和煦微风轻抚脸颊。酸疼的脖子用力往上扬,深吸一口气,合上手中那本龙应台的《目送》,心中竟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情感。
在《目送》这本散文集里,作者写了些许有关孩子成长变化、游历的生活感悟以及与父母之间动人的小故事,用平实无华的文字表达她想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散文集我得知主人犹如一个轱辘,承载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担子虽重,却没迷失自己,仍抽出时间来游历来感悟人生除家庭之外的快乐。这让我想起比作者年长近十岁的三毛,或许三毛不像她有孕育教育孩子的经历,也不像她有照顾自己双亲的重任,但她们有很多共同之处——爱独处。
三毛为求清静,不要世上的繁华与喧闹,与丈夫把爱巢筑在加纳利亚群岛上,丈夫去世后,她仍住在那里好些年,时常与大海作伴,与花为伍,与书交友。在双亲以及家人的担心下,她虽同意回台湾定居,但前提是与双亲分居,这样做,无非是想保留独处。独处,让三毛可以不用按照世人的规律来作息,不必早睡早起,按着自己内心的呼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随性而居,深夜伏案读书或作文,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无拘束,拒绝电话和宴请的纷扰,按三毛的话说,这是无负于心。
想必龙应台也是个爱独处的女子,滨于海,隐于市,藏于山,都是一个人,当她把责任之内的事情——育儿孝老做好做完之后,便拿起相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陋巷、滨海、长河、深山、闹市、边境山村……成了她出没的地方,走的时候,总会心生一种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喟叹。独处习惯了,不觉时间飞逝,转眼间儿子长大,双亲变老,让她得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感慨。儿子长大,目送着他挥着坚硬的双翅翱翔天际渐渐飞远;双亲老去,目送他们佝偻的背影在夕阳下日渐渐模糊。目送身旁的各种背影,都走了,只剩自己,再没人陪伴,只能自己一个人独处。
都爱独处,必定有其中的妙处。不然书中作者龙应台怎知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人太多太喧闹的地方必定是感触不到这些的。独居海边,她可以在深夜察觉到杜鹃的哀鸣,深悟《琵琶行》中的情感;独走山村,她可以在乡间小路上深吸清新空气触摸老树,感知“我村”的古朴,了解“薄扶林”村的历史;独行陋巷,她可听打工者之声,能知他们从遥远的四川老家来到所谓的大城市,但为制作一个手镯每天都得花上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挣个二三十块钱。有时山水、人物、房屋、建筑;美好的、丑陋的、难堪的,各种她感兴趣的,瞬间被她用相机定格下来,为她感悟人生享受独处时光提供丰富的资源,而那些资源有的变成了一张张洗出来的照片,有的变成了一段段深刻的文字,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妙不可言。
爱独处没准会让世人给你扣上孤僻、不合群、难相处等各种高帽,但如果你真的爱,那又有何惧呢!
新闻推荐
5年前发生恶性致命枪击案的美国胡德堡军事基地当地时间4月2日再次发生枪击事件。美国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军事基地官员2日表示,现已证实该军事基地2日发生的枪击案是一名曾在伊拉...